深海中登山、採樣 盤點蛟龍號探尋的那些科學奧秘

2017年05月26日08:0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最近被“蛟龍”號刷屏了嗎?5月23日15時59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潛(總第143潛次)。這次下潛的調查區域為世界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北側,潛航員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鐘,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24日,蛟龍號還爆出了紅色大海參的照片。究竟這條“蛟龍”都在海底探尋哪些科學奧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青島起航,進軍深海大洋。(張進剛、高倩/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海底地質採樣

據中國網報道,北京時間4月26日,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多金屬結核採集試驗選址B調查區進行了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潛(總第134潛次)。下潛過程中,蛟龍號利用攜帶的採水器、地質採樣筐、多參數環境傳感器等多種作業工具,採集了兩塊結殼樣品共14.8千克、8管短柱狀沉積物、16升近底海水,拍攝了大量圖片和視頻資料。

央廣網介紹,這次下潛的任務之一是開展近底觀察,拍攝海底多金屬結合分布,觀察底棲生物和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同時測量海底環境,採集近海底的海水、生物、岩石等樣品,開展實地潛航員的培訓,下潛深度是大概是一千六百米。考察過程中,蛟龍號不斷取得新成果。新華網介紹,5月5日,在南海北部的浦元海山發現多金屬結核區,同時帶回珍貴生物樣品。多金屬結核主要成分為錳和鐵,人們從中還可分析出銅、鈷、鎳、鉛、鋅、鋁和稀土元素等數十種金屬成分。

攀登珍貝海山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今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南海深潛科考任務中,曾連續兩天搭乘蛟龍號攀登中國南海中部的珍貝海山。4月29日從2930米的海山下部開始爬坡作業,爬升至2270米,海底作業時間5小時35分鐘﹔4月30日沿珍貝海山南坡向山頂行進,最大潛深1101米,爬升至328米,海底作業6小時28分鐘。

據大眾網報道,這是我國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的系統觀察和取樣,科考人員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比較系統地獲取了玄武岩樣品、沉積物樣品以及近底海水和生物樣品。央廣網則介紹,這些樣品展示了珍貝海山上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多樣性特征,對開展新生代南海海山鏈成因、南海構造演化,以及南海生物多樣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據《遼寧日報》介紹,蛟龍號5月6日載著科學家在南海東北部深潛,獲取了台灣峽谷現代濁流的地貌和沉積証據,豐富了對這一地區峽谷濁流的科學認識。

打撈南海沉寶

除此之外,身懷深潛絕技的蛟龍號還有望參與搜索或打撈南海沉寶。據新華社報道,從蛟龍號的設計功能上來說,它可用於海底救撈,因此它不僅可開展科學研究,也可以配合水下考古。隨著深海考古事業的發展,利用載人潛水器進行水下考古將是題中應有之義。(溫遠灝)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