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投1.6億 用四顆空間科學衛星撬動大批原始創新

2017年05月24日10:13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標題:兩部委投1.6億 用四顆空間科學衛星撬動大批原始創新

  人民網北京5月24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了解到,昨天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合作協議在京簽署。該協議旨在進一步加強中科院和基金委的合作,共同支持全國范圍的科研隊伍,充分利用中科院空間先導專項支持的首批4顆空間科學衛星平台,即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和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開展前沿領域和綜合交叉領域研究,以最大程度發揮空間科學衛星的效能,促進原始創新成果的產出。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分別代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簽署了合作協議。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說,基金委是中國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的主要資助渠道之一,中科院非常重視和基金委的合作,雙方在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推動科技發展等方面的合作碩果累累,尤其是已運行多年的“大科學裝置聯合基金”和“天文聯合基金”,是雙方合作的成功范例。空間科學衛星聯合基金的設立非常及時,是中科院和基金委加強合作的又一重要舉措,拓展了雙方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成為雙方合作的新的裡程碑。

  他希望,希望空間科學衛星聯合基金科學地、高標准地選題,支持瞄准國際科技前沿的高水平研究,著力加強學科交叉與聯合攻關,加強開放共享,吸引和培養人才隊伍,促進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的產出,為探索宇宙、認識自然等前沿交叉研究開辟新的天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表示,中科院一直是承擔科學基金項目的一支主力軍,與基金委有著全面和深度的合作。雙方設立的兩個聯合基金執行以來,提高了中科院所屬觀測和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推動了國內科研人員利用中科院承建的國家大科學裝置研究平台開展學科前沿研究、多學科和綜合交叉領域研究,在物理、天文、材料、生物和醫學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促進了重大成果的產出。

  楊衛指出,繼“大科學裝置科學研究聯合基金”和“天文聯合基金”之后,雙方基於中科院所屬的空間觀測和實驗設備再次簽署聯合協議。希望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吸引和匯聚全國相關領域優秀科研人才,利用中科院的四顆空間科學衛星開展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研究,推動我國在相關領域取得更多更好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加快中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的步伐。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首批將投入經費1.6億元,由中國科學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各出資二分之一,執行期為2017年∼2020年。該聯合基金將面向全國,主要依托來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支持的首批四顆空間科學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開展暗物質粒子探測、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星地量子通信實驗、黑洞和中子星等致密天體觀測等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該聯合基金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模式運行,中科院和基金委共同成立由雙方主要領導參加的管委會,負責聯合基金的統籌實施。項目的經費使用與管理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附:四顆空間科學衛星簡介

  1、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於2015年12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該衛星對於伽馬射線和電子宇宙射線的測量具有很高的能量分辨本領,並且具備TeV及以上能區的探測能力,適合尋找一些精細的能譜結構﹔其較大的有效探測面積也有助於宇宙線物理和伽馬射線天文研究。

  2、實踐十號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4月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該衛星可以進行多項物質運動規律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及技術實驗研究,揭示在地面上因重力存在而被掩蓋的物質運動規律和生命活動規律,以及認識在地面上無法模擬的空間復雜輻射環境對生物體的作用機理。

  3、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升空。該衛星突破了包括高精度自動指向、跟蹤和瞄准,空間單光子探測,以及高亮度空間量子糾纏光源等多項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可用以進行空間尺度量子科學實驗的相關研究。

  4、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HXMT)衛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將於近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HXMT將會進行銀河系X射線掃描觀測,在國際上首次系統性地獲得銀河系內高能天體活動的動態圖景,發現大量新的天體和天體活動新現象﹔HXMT具有獨特的觀測X射線雙星多波段X射線快速光變的能力,預期可以在黑洞和中子星雙星的研究中獲得大面積新成果﹔HXMT將在硬X射線和軟伽瑪射線能段監測伽瑪射線暴,其接收面積十倍於目前國際上最好的設備,從而大幅提高在該能區探測伽馬射線暴、搜索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靈敏度。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