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下潛了,“蛟龍”號想跟大家說點啥?

2017年05月23日14:49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馬上就要下潛了,“蛟龍”號想跟大家說點啥?

(圖文互動)(2)“蛟龍”號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 23日在世界最深處下潛

5月22日,中國大洋38航次科考隊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科考隊員用溫鹽深儀(CTD)進行海水溫度、鹽度、深度等調查,為23日“蛟龍”號本航段第一潛提供相關數據。(劉詩平/新華社)

(圖文互動)(4)“蛟龍”號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 23日在世界最深處下潛

5月22日,中國大洋38航次科考隊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技術人員對A形架進行檢查和維護,為23日“蛟龍”號本航段第一潛做好准備。(劉詩平/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大家好!我叫“蛟龍”號,中國第一艘載人深潛器,今年15歲。

23日,我要在馬裡亞納海溝進行下潛挑戰,這裡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溝。

什麼,你問我害不害怕?你知道嗎,這已經是我的第三次“馬溝”行了。

2012年,我在這裡下潛到7062米,創造了世界同類型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

去年,我在這裡密集開展6000米以下深潛作業,共計下潛超過6000米深度9次。

可以說,這片蔚藍深邃的海洋,早已是我熟悉的“探測場”了。

2002年,我作為國家“863”計劃重大科研項目立項,由中船重工集團七?二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和中科院聲學所為主,多家科研院所聯合設計攻關。

10年研制,科研人員實現了高速水聲通信、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大容量充油銀鋅蓄電池等三大國際先進技術的重大突破,為我“增羽添翼”。

如今,早已成年的我身長8.2米,寬3.0米,高3.4米,最大荷載240公斤,各項性能也日漸穩定。憑我的“超能力”,可以在全球99.8%海洋區域自由遨游。

2012年6月,我和馬裡亞納海溝進行第一次“親密接觸”。雖然之前我已經在大海上“闖蕩”了快3年,完成了1000米、3000米、5000米級海試,但7000米深的海洋什麼樣,我還是充滿好奇。

100米、200米……開始還能看到外面星星點點的生物發出的亮光。下潛到幾百米以下時,外面已經漆黑一片。到達海底,黃色泥沙上面遍布比螞蟻窩大一些的小孔,可以看到類似蒲公英模樣的生物、白色的海參,還有美麗的魚和蝦……

半個月時間,潛航員帶著我進行了6次下潛,其中三次突破7000米,最大深度7062米。聽到大家的贊嘆和歡呼聲,我的心裡美滋滋的。

2013年起,我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在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資源勘探區開展近底測量和取樣、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礦區開展科考作業、搭載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看活動的泥火山……海底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常常看得我眼花繚亂。

2014年,我還有了一個小伙伴——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制的“龍珠”號微型ROV(有纜遙控潛水器)。我們一起下海作業,“龍珠”號能給我拍照片、攝像……給我留下第一手的影像資料。

水下機器人是人類認識海洋、開發海洋和利用海洋的“好伙伴”。這幾年,科學家們還先后研制出“潛龍”系列無人自主水下機器人、“海斗”號萬米水下機器人、“海翼”號7000米水下滑翔機……我們的家族越來越龐大了。

23日,我將和我的母船——“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開始中國大洋28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潛。這一回,我將載著科學家進行4次深潛,進行採樣、攝像、測量等海下作業。

馬上就要回到我熟悉而又期待的環境中了,我的心情相當興奮,也請大家祝福我吧!(記者 王瑩)

(責編:王瑩(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