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新藥取得進展 有望減少注射胰島素的必要性

2017年05月23日09:06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澳研發2型糖尿病新藥取得進展

  新華社堪培拉5月22日電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近日宣布在2型糖尿病藥物研發中取得了新進展,有望開發出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藥,以減少現有口服降糖藥的副作用,也減少注射胰島素的必要性。

  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未來的糖尿病藥物如何在分子層面與靶標作用來治療糖尿病。這些新型藥物與常見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的工作機制不同,二甲雙胍作用於肝臟以減少葡萄糖合成,而新型藥物則作用於一種分布在全身脂肪組織中、被稱為PPARγ蛋白的細胞核激素受體,通過刺激其活性以增加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並改變脂肪和糖的代謝來降低血糖。

  “2型糖尿病的特征在於對胰島素產生抵抗,繼而出現高血糖,導致病情加重,”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約翰·布魯寧介紹說,“患有嚴重糖尿病的人通常採取注射胰島素的方式,這存在一定風險,且注射劑量很難把握。因此對患者來說,擺脫胰島素注射,採用口服藥將是非常值得為之努力的方向。”

  這兩項研究分別是與美國佛羅裡達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和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合作進行的。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制作了14個不同版本的藥物,可部分或者完全激活PPARγ受體蛋白,並發現了該藥物中對PPARγ受體蛋白作用最有效的部分,從而得到了設計改良版藥物的信息。

  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X射線晶體學首次展示了一種叫做利格列酮(rivoglitazone)的新藥如何與PPARγ受體蛋白結合並完全激活它。與其他類似藥物相比,這種新藥副作用較少。

  來自弗林德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拉賈帕克薩博士說,展示這種化合物如何與其靶標相互作用,是設計更高效、更少副作用藥物的關鍵一步。 (記者 趙博)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