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科學家發現:繁殖交配會影響生物行為與生態

2017年05月22日13:23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繁殖交配會影響生物行為與生態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志近日在線發表兩篇論文稱,英國和美國兩組團隊分別使用強大的基因工具,發現繁殖行為可以直接影響雌性果蠅的后續行為,以及雄性果蠅的衰老情況,類似效果也會出現在哺乳動物身上。

  許多雌性物種在繁殖之后變得更有攻擊性,這可能與其需要保護后代有關。但對這種攻擊性上升所涉及的直接機制,科學家們一直不是很清楚。繁殖交配對雄性的生理和衰老也具有長期影響,而其中所涉及的機制也一直是個謎。

  在此次公開的第一篇論文中,牛津大學科學家伊利諾·巴斯及其同事認為,雌性黑腹果蠅在繁殖交配之后對其它雌性表現出的攻擊性上升,一部分是精子性?的直接作用結果﹔同時也與其它精子蛋白有關。通過使用不產生卵子的遺傳變異雌性和不產生精子的變異雄性,論文作者解析了精子對於雌性攻擊性的直接和間接作用。他們發現,精子會直接提高雌性對其它雌性的攻擊性,這種攻擊性並非產卵的副產品或是交配行為本身的結果。

  在第二篇論文中,密歇根大學科學家斯科特·普萊徹及其同事,研究了接觸雌性果蠅對雄性果蠅壽命的負面影響。他們利用基因改造,使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擁有相反性別的信息素特征,加上對照組果蠅,發現接觸雌性信息素會縮減雄性壽命,但是繁殖交配行為可以逆轉該負面效果。(記者張夢然)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