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19點41分,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因為“隻送貨、不送人”,所以天舟一號被媒體形象地稱為“快遞小哥”。未來,我國要建造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就需要給航天員運送所需的生活物資、工作物資以及空間站軌道控制正常運轉所需的推進劑,而這些都將成為天舟貨運飛船的重要任務。而很多人都對“快遞小哥”送去的航天食品產生了濃厚興趣。那麼,中國的航天食品有些什麼呢?與普通食品相比,航天食品有什麼獨特之處?航天員該又該如何食用?
神州十一號的食譜是五天一循環,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功能食品等6大類近100種食品。
中國的航天食品有什麼?
說到航天食品,大家可能會認為它類別單一、口感差,其實不然,航天食品種類之豐富可能會超出你的想象。據新華網報道,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功能食品等6大類近100種食物。
以神州十一號飛船上的航天食物為例,飛船上的食譜是五天一循環,主食有面食、八寶飯、什錦炒飯、玉米粥、米糕、面包等﹔副食有黑椒牛柳、紅燴豬排、叉燒雞肉、什錦蔬菜等﹔飲品不隻有水,還有各類果汁和菜湯,如紫菜湯、菠菜湯、去膩茶和暖胃的“溫胃飲”等﹔還有補充能量的點心和夜宵,如即食型肉類、餅干、面包、奶酪蛋糕等﹔甚至還有糖果、乳制品等小零食。
航天食品與普通食品有什麼區別?
航天食品與普通食品存在差別是毋庸置疑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介紹,由於航天食品算是一種工程產品,在滿足安全、提供充足能量和營養素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地符合航天員的飲食習慣,做到美味可口。好多航天食品並不是新鮮的,而是進行了脫干處理,例如神舟十一號上的航天員雖然可以在太空中吃到冰淇淋,但不同的是,與地面帶水分的冰淇淋相比,他們吃到的是凍干冰激凌,樣子就像平時看到的白色泡沫,但是比較干硬,吃到嘴裡,口感卻不錯。
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進食?
據中國軍網報道,在微重力條件下,航天員可以用普通的叉子和湯匙從開口容器中取食食物,特別是具有黏性的食品,用湯匙取出后可以輕易送入口中。航天食品通常被制成一口量的長方體、球體和正方體等,食品表面涂有一層可食用的保護膜,航天員進食時一口一塊,既方便簡潔,又不會掉屑,從而避免食物碎屑撒落在艙內。值得注意的是,航天員在進食時,需要閉嘴咀嚼,防止殘渣外泄。(張茜)
本文由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副主任劉乃金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