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愛自己的父母,但很多孩子卻不願與父母敞開心扉,說說知心話。其原因並不是孩子不願對父母訴說,而是一些日積月累的因素導致孩子與父母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那麼,是什麼原因致使孩子和父母無話可說呢?又該如何解決?
不要再和父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張瑾琳/人民網)
為什麼孩子與父母無話可說?
1、父母與孩子的年齡差距導致代溝產生
孩子眼中的父母總是處於一個較高的位置,當雙方的交流出現不平等,或是雙方通過交流不能達成一致的觀點,亦或孩子的訴求沒有得到回應時,這些都會讓孩子產生失落感。長此以往,親子之間的關系就會慢慢疏遠,孩子也不再願意與父母進行交談。
2、父母忽略孩子的情緒使孩子封閉內心
通常孩子犯錯的時候,部分父母會立即責備孩子,而不是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時,孩子不但會感到委屈,還會逐漸與父母疏離。可見,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的責備換來了與孩子的隔閡,而父母過分的威嚴還會在孩子心中埋下恐懼的種子,讓他們認為自己不被理解,從而抵觸和父母交談,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感,逐漸封閉自己的內心。
3、忙於工作的父母缺少對孩子的關注
有些父母每天都在為生活而奔波,沒有時間來關心和陪伴孩子,這就會使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一種錯覺:父母隻知道工作,不願關心我或是和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也不再需要父母陪伴,不願和父母進行溝通,將父母看作是住在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
4、成績單“蒙蔽”了父母的雙眼
生活中,考試成績的高低成為部分父母用來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尺,而成績單上的數字卻給孩子帶來了不少煩惱和傷害。如果孩子分數考得高一點,父母就會喜笑顏開,並加以鼓勵﹔可是一旦孩子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父母則會對孩子在言語上進行責備,甚至在身體上實施懲罰。究其原因,這類父母的教育理念出現了問題,隻關心孩子的成績,對孩子其他方面的優秀能力卻視而不見,讓孩子對學習和生活失去了信心,同時也不再願意與父母進行交流。
如何讓父母和孩子不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父母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刻錄本”,父母的言行深深影響著孩子的言行,父母想要孩子敞開心扉,就首先要對孩子敞開心扉,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學會理解他人。此外,父母也要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再忙也要花些時間陪伴孩子,不要單一地用成績去評價孩子。這樣,孩子已經對父母關閉的“心門”也會重新開啟,孩子與父母也不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李運琴)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中華醫學會心理健康分會秘書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