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裝置”系列專利技術已轉讓

2017年05月19日11:14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同濟大學“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裝置”系列專利技術以3800萬元轉讓

高校、企業、獨立第三方協力合作轉化科研成果,在上海高校張江協同創新研究院指導下,18日同濟大學、潤坤(上海)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技術專利轉移協議》,將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佔山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裝置”6項發明專利授權轉讓,合同金額共計3800萬元。

學校將所得收益的85%歸科研團隊,支持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以及對教師、學生的獎勵,調動科研團隊積極性。王佔山教授團隊還與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簽署《捐贈意向書》,承諾將團隊獎勵金的10%捐贈給基金會,並設立“同濟大學追遠獎學金”,用於獎勵物理學科的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

王佔山教授團隊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63計劃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通過多年攻關,解決了超高功率激光裝置用Pick-off鏡的損傷問題,將器件的損傷閾值提高了近1個數量級,使用壽命由幾周提高至幾年。同時,團隊進一步揭示了薄膜器件損傷科學規律,實現了高損傷閾值激光薄膜器件高效率、高穩定性的批量制作。課題組在高損傷閾值激光薄膜器件與裝備方面共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0余項,獲發明專利授權34項。

王佔山教授告訴記者:“過去也有風投企業前來接洽但都沒有成功。高校積累了大量技術創新成果,要實現轉移轉化,好的政策、平台和中介缺一不可”。

同濟大學的學科群與產業、市場聯系緊密,近年來,學校在科研管理、科研成果轉移過程服務、收益管理和科研人員激勵等方面創新機制體制,出台相關政策。激勵政策效應已初步顯現,同濟大學海洋科學、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正在推進。(記者 仇逸)

(責編:王瑩(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