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再次來襲 哪些疫苗可應對埃博拉疫情?

2017年05月18日08:32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科普:哪些疫苗可應對埃博拉疫情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世界衛生組織15日確認了剛果(金)第二例埃博拉死亡病例后,日前正在對該國埃博拉疫情進行調查和風險評估,以決定是否採用最新研制的疫苗來防止疫情暴發。

  世衛組織一位發言人表示,目前全球疫苗和免疫聯盟(GAVI)已准備了由美國醫藥企業默克公司研制的30萬劑疫苗來應對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疫情暴發,但在此之前必須由世衛組織授權認定是否需要及何時採用這些疫苗。如確有需要,世衛可能會採取“包圍接種”模式。

  “包圍接種”模式指通過發現病毒感染者並對其所有接觸者接種疫苗,形成免疫圈阻斷病毒傳播。上世紀70年代該策略曾在消除天花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年底宣布,由加拿大公共衛生局研發、默克公司生產的VSV-ZEBOV疫苗2015年在幾內亞進行的“包圍接種”模式臨床試驗中顯示,疫苗對立即接種者有效率達100%。這種疫苗有望於2018年上市,成為全球首種可預防埃博拉出血熱的疫苗。

  目前還有10余種埃博拉疫苗也正在研制中。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與美國合作開發的cAd3-ZEBOV疫苗也接受了大量評估。中國自主研制的重組埃博拉疫苗2015年也在塞拉利昂開啟了臨床試驗。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裡斯曾在2015年表示,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以上兩種疫苗在應對疫情暴發時十分有效,但卻不能確定疫苗有效性可持續多久。此外,研究顯示,默克公司生產的疫苗隻對兩種埃博拉病毒毒株有效,幸運的是此次剛果(金)出現的病毒毒株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15日,剛果(金)已發現19例疑似病例,3名死者中已有2人被確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疫情主要集中在剛果(金)北部與中非共和國接壤的下韋萊省,距首都金沙薩約1300公裡。專家指出,疫情經過3周才確診,因此不能確定病毒在此期間是否有更大范圍的傳播。此外,該疫情集中地非常偏遠,這一方面阻止了疫情的擴散,但另一方面也為運送緊急醫療物資帶來了障礙。

  埃博拉病毒於1976年首次被發現,此后非洲多次報告偶發性疫情。2013年年底,埃博拉病毒在幾內亞開始蔓延,隨后擴散到周邊的利比裡亞、塞拉利昂等國,導致1.1萬余人死亡。直到2016年初,世衛組織才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已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埃博拉病毒會引發急性出血性傳染病——埃博拉出血熱,主要通過接觸埃博拉患者或感染病毒動物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死亡率可達50%以上。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