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超能陸戰隊》中的機器人“大白”可以通過自己的智能系統,評估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並且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合理治療。雖然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像“大白”一樣智能的機器人,但是現階段的導診機器人、臨床醫療診斷輔助決策機器人等與醫療相關的機器人一經亮相便成功“圈粉”,它們不但幫你免去了排隊煩惱,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下面就來看看這些與醫療相關的機器人有多“神通廣大”。
3月8日,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門診大廳裡,導診機器人曉曼正式“上崗”啟用。(馬啟兵/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導診機器人可與患者交流
醫院門診人流量大、患者問題多,而此時,導診機器人便可以“大展拳腳”,它能清楚地告訴患者如何到達想去的地方,指導患者就醫,同時向患者介紹就醫環境、就診療程和醫療保健知識。在不久的將來,導診機器人還可以通過紅外線和體溫監測系統,近距離感知患者並主動上前打招呼。
據《新民晚報》報道,如果患者在候診期間感覺無聊,還能跟導診機器人聊聊天、咨詢疾病、觀看健康教育視頻,通過這些方式來排解無聊或了解健康知識。很多醫院全科醫師數量不足,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機器人既要成為全科醫生的助手,又要擔負起作為居民家庭醫生的使命。下一步,部分醫院將攜手相關科技公司,讓機器人與患者、醫生增強互動,變得越來越“聰明”。
臨床醫療診斷輔助決策機器人會挂號、看病
據《北京晚報》報道,臨床醫療診斷輔助決策機器人是基於國防科技大學天河超級計算機試算結果制造出來的,堪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診斷中的完美應用案例。其有以下三大功能:
1、智能挂號系統。首先機器人會通過攝像頭採集患者的面部特征、舌苔情況以及最簡單的心電信息等,獲得最基礎的數據。然后,根據病人回答的幾個簡單問題,做出判斷,定位患者到底得了哪種疾病、該挂哪一科。
2、智能診療系統。病人做完檢查后,機器人根據所採集的檢查結果判斷出病人得某種疾病的概率,最后由醫生來簽字確認。
3、智能健康體檢系統。通過定期採集健康數據,達到治“未病”的目的。隻要5分鐘,臨床醫療診斷輔助決策機器人就能給你建立起一個個人健康檔案。(吳迪)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