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雕翔龍江,白鸛舞大湖

黑龍江濕地保護卓有成效 成為“候鳥的天堂”

2017年05月11日08:52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大雕翔龍江,白鸛舞大湖 黑龍江濕地保護卓有成效成為飛鳥樂園

  新華社哈爾濱5月10日電 在中國與俄羅斯邊境的珍寶島濕地,科研人員萬福強身著迷彩服潛伏在樹叢中。突然,一隻大鳥飛入鏡頭,他急忙按下快門……“這種鳥比較稀有,能記錄到不容易。”

  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濕地生態系統中生物鏈頂層的物種,它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在我國境內較為罕見。“這裡生態環境好,人類活動干擾少,白尾海雕更願意在此安家。”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延君說。

  在今年春季的候鳥遷徙季,濕地大省黑龍江成為“候鳥的天堂”。尤其中俄邊境一些大面積濕地,更是吸引了大量珍稀鳥類。除了白尾海雕,珍寶島濕地保護區還發現了丹頂鶴、大白鷺、蒼鷺等多種珍貴鳥類。

  距離珍寶島濕地不遠的黑龍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近也發現了“走失”多年的珍稀鳥類東方白鸛的蹤影。

  “我們2014年環志的東方白鸛在‘失蹤’三年后,前不久又回到了興凱湖,並且帶回了伴侶。”興凱湖自然保護區科研所所長劉化金既意外又高興。

  興凱湖是世界瀕危物種東方白鸛的“再生之地”。自2006年起,這裡利用良好自然環境開始東方白鸛種群恢復工作。通過遠程監控、環志、衛星跟蹤、人工招引等方式,使這一鳥類種群數量有所增加。

  劉化金介紹,10多年來,興凱湖共為全球東方白鸛種群“貢獻”雛鳥約1000隻。這裡成為我國東方白鸛重要的野生種群繁殖地之一。

  “這隻‘失蹤’三年的東方白鸛可能去了韓國。”目前,劉化金和同事們在努力研究它飛回興凱湖的原因,“也許是因為這裡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鳥類是區域環境的‘監測器’。”東北林業大學專家於紅賢認為,珍稀鳥類頻繁出現在中俄邊境濕地,說明經過多年保護,這裡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曾經“棒打?子瓢舀魚”的黑龍江省濕地資源豐富,是我國北部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當地採取一系列嚴格措施保護濕地。去年發布的《黑龍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退耕還濕50萬畝,恢復濕地面積100萬畝。

  黑龍江省保護濕地的民間基礎亦在穩步擴大。不少地方濕地保護給當地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好處,科學地開發濕地旅游業正成為多個城市就業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記者 李建平)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