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人用的都是大屏的智能手機,要是不小心磕著了屏幕,絕對是一陣心痛。如果有一種具有修復能力的材料,當手機出現劃痕或碎屏時能夠自我修復豈不是很棒?
事實上這種材料已經誕生了。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今年4月,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可導電的自修復材料,計劃將其用於手機屏幕生產。那麼,這種神奇的材料由什麼物質制成的呢?又是怎樣做到自我修復的呢?
碎屏的手機 (張瑾琳/人民網)
自我修復材料是怎麼“煉”成的?
據《科技日報》報道,自我修復材料是一種在物體開裂或受損時能自動進行修復的新型材料,就好像人類的皮膚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一樣。材料能夠完成自我修復的關鍵在於化學鍵。物質的化學鍵主要分共價鍵和非共價鍵兩類,其中非共價鍵比較有活性,比如氫鍵。此次,研究人員就是採用了離子偶極相互作用的非共價鍵,它具備一種特殊的黏合力,這種力存在於帶電離子和極性分子之間。
《南京日報》介紹,此次新研發出的材料是由一種極性可延展的聚合物——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聚合物以及離子鹽構成的,它可以拉伸到正常尺寸的50倍﹔當它斷為兩半后,能在一天之內實現完全自動對接。簡單來說,當材料本身出現傷痕或斷裂后,偶極相互作用將產生特殊黏合力,而材料中的帶電離子和極性分子就會相互吸引、靠近,因此裂痕能夠被自動填補,最終可達到修復的目的。
會自動修復的手機屏幕離我們不遠了!
如果自我修復材料投入使用,那麼就可以再也不用擔心手機劃痕和碎屏,以及電池的斷裂。可是這種材料還需要多久才能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呢?據環球網介紹,發明者表示,這種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手機屏幕有望在3年內進入市場。
實際上,自我修復材料的價值可不僅僅在手機屏幕上。據參考信息網報道,這種材料用途廣泛,它不僅可以讓機器人在出現機械故障后自愈,還能夠延長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鋰電池的壽命,能夠改進醫療領域和環境監測中使用的生物感應器等等。(喬亞玲)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