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土區植物可以固定CO2,而氣候變暖卻導致其融化釋放CO2,兩者究竟孰多孰少?學術界多年來尚不清楚凍土區土壤有機碳儲量如何變化。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8日於《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正導致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活動層的碳儲量顯著增加,該研究認為,這種碳積累或將抵消目前正在融化的永凍層中的碳損失。
凍土區土壤碳庫佔全球土壤碳庫的一半以上,是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碳庫,其微小變化會對大氣CO2濃度產生重要影響,因而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
該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元合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以青藏高原凍土區為研究對象,於2013—2014年間對該區域歷史時期(2001—2004年)調查的135處樣地進行重新採樣,獲取了103個配對樣地的上千份土壤樣品。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由不同土層容重、有機碳含量以及土壤有機碳密度等參數構成的大尺度數據庫,並結合混合線性模型評估了近10年來該區域活動層土壤碳庫的變化。研究發現,過去10年間青藏高原凍土區活動層土壤碳庫在顯著增加,並且土壤碳的積累僅發生在下層土壤(10—30厘米)。進一步的分析發現,碳庫的增加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導致的植被生長增強所引起。”
楊元合指出:“研究結果表明,青藏高原活動層土壤是個顯著的‘碳匯’,這對於認識該區域凍土碳循環特征及其與氣候變暖之間的反饋關系具有重要科學意義,也為近年來學術界提出的‘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狀況總體趨好’的觀點提供了直接証據。”(記者 華凌 羅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