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預賽圓滿結束,決賽即將開始。那麼,從賽制上來說,本屆比賽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日前,主辦方公布了決賽賽制,一起來看看吧。
一、展品輔導員賽
第一輪,展品輔導。輔導員可以在比賽場地自選展品,並針對自選展品進行輔導。讓輔導員自選展品的目的是使比賽內容與日常工作緊密貼合,從而讓輔導員能更好地展現其教育理念、輔導方式等。另外,為了更真實地再現科普工作場景,決賽階段將增加“模擬觀眾”,輔導員需要解答“模擬觀眾”提出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考察輔導員的知識儲備、應變能力、科學態度等。
第二輪,知識問答。該環節重點考察輔導員的知識儲備,考察內容包括輔導員應知曉的基本科學常識、部分展品涉及的科學原理以及一些科技前沿知識。與上屆比賽不同,本屆比賽的知識問答環節全部為必答題(在上屆比賽中,該環節有搶答題)。
第三輪,主題串講。圍繞給定的科技事件、科學活動或科技人物等,讓輔導員從50件展品中選擇3件及以上展品,然后自己擬定主題,並進行有命題的輔導。這樣做的目的是:
1、體現科普的即時性,緊抓公眾的興趣點,提升科普效果。
2、深入考察輔導員的主題串講能力。輔導員需要在給定的背景下,選取合適的角度來提取主題,並進行邏輯合理的串講,這樣可以充分體現輔導員的綜合能力。其中,選題的角度、對展品關聯性的把握、輔導和串講的能力等都是重要的考核點。
此外,這一輪也會有“模擬觀眾”提問,因此輔導員必須對給定的背景和自選的主題、展品有較深的理解。
二、科學實驗賽
本次科學實驗賽對實驗用品佔地、輔導員著裝、多媒體使用等進行了比較嚴格的規定,主要考察實驗的科學性與創新性、實驗編排的邏輯性與巧妙性、輔導員的教育理念與表演技巧、實驗的效果及實用性等。
三、科學表演賽
科學表演賽的目的是鼓勵創新,希望通過比賽的方式鼓勵輔導員以更多樣的形式進行輔導。本屆比賽預賽中出現了相聲、啞劇、科普劇、手偶劇、口技等輔導形式,充分體現了輔導員的探索與努力。需要強調的是,科學表演賽的本質及核心依然是科普,因此任何表演都要有一定的科技內涵和教育意義,要讓藝術為科普服務。
四、同分情況處理
除知識問答環節外的同分情況處理方式為:組委會提供與科學知識有關的成語、詩詞、諺語等傳統文化作為試題,讓同分選手圍繞試題做1分鐘的現場輔導。輔導員既可以解釋其背后的科學現象和原理,也可以講解其蘊含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及科學精神。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展現輔導員的科學素養和輔導能力,而且能夠鼓勵輔導員積極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科技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