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胡耀杰/中國新聞網)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5月7日在青島正式建成啟用。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有著“雜交水稻之父”美譽的袁隆平將在該中心實驗並試用海水稻種植,預計試驗成功后,每畝產量將達到300公斤。
據了解,所謂海水稻是指抗鹽抗鹼性水稻(簡稱“海水稻”),就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正在進行“海水稻”種植。(胡耀杰/中國新聞網)
袁隆平介紹說,世界上灘涂很多,中國也有很多灘涂,在青島的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將研發試用耐鹽鹼的水稻,計劃2020年試驗成功每畝產量300公斤的海水稻。如果中國增加1億畝灘涂良田,每年將多增加300億公斤糧食,這將滿足八千萬人口一年的溫飽。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培育基地研究員張國東介紹說,目前海水稻研發試驗基地已完成播種工作,已播種147份海水稻,進行耐鹽鹼水稻篩選,其中619稻已經到了插秧的時節,這些品種具有高產、優質、耐鹽鹼的優良特性,預計今年11月份第一代海水稻可以問世。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目標是在三年內打造耐鹽鹼水稻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中心設立耐鹽鹼水稻育種及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系雜交水稻技術和稻米品質與食味研究三個研發方向。
據悉,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成立於2016年,由青島市政府與袁隆平、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而成,研發中心佔地40畝,實驗室面積4200平方,實驗田塊12個。目前田間試驗已經全面開展,完成實驗品種材料的播種,實驗室部分已完成主體建設,6月至7月份投入使用。(記者 胡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