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地處蘇魯兩省交界,是江蘇的北大門,東隴海產業帶中心城市。隨著新沂城市科技產業的發展,新沂市科協在促進科技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模式創新方面實施了多項舉措與改革,推動新沂科技產業興城,進而實現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借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市科協宋先鬆主席。
“‘科普事業夢’是願望,是動力,是理想,一旦長上“翅膀”,就會夢想成真,在現實生活的天空翱翔。”宋先鬆說,自擔任科協主席以來,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帶領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奏響夢想三部曲:集中心思,做科普事業的造夢者、善於構思,做科普事業的追夢者、善於協調,做科普事業的圓夢者。
陳堂清市長(左)、楊遠朝常務副市長(中)考察科技館建設,宋先宋鬆主席(右)講解
集中心思,做科普事業的造夢者
從市委辦到市財政局,再到市科協,宋先鬆主席在對科協系統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和調研后,宋主席認為科協是個大舞台,有很大的展現空間,更是一項公益事業,這正如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說“ 想事干,就有干不完的事”的那樣。於是宋主席帶領市科協領導班子把工作基調定在: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膽識體現在“ 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現在“ 會干事”上,把目標落實在“干成事”上,在實干中增長才干、提高執行力和領導力,努力踐行科普事業的造夢者。
新沂市科技館就是宋主席在造科普場館之夢。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從物色到壁球館改建為科技館,宋主席將建造科技館的籌劃和資源整合利用的構想及時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匯報,從民生和發展的角度打動市委、市政府領導,也得到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
全國第28 屆科普周新沂啟動儀式
善於構思,做科普事業的追夢者
造夢之后,就是一個追夢的過程。宋主席說“做一個快樂的、有成就的追夢者,不僅需要構思和努力,更是需要得到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視科普事業和科技館的建設。近年來,新沂市把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講話和全面落實省、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 年)》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僅制定《新沂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今年以來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把新沂市科技館列為2017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從館址的確定到編制的解決,從場館的規劃到經費的保障,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市委專門召開常委會為市科技館定調,常委會明確:新沂市科技館主館分成A、B 兩館,中間由科幻懸索橋和科普長廊連接,形成由館內展品到館外展具的相互補充、展覽與體驗相互結合。項目處於新沂市城市水環景觀帶的重要節點,建成后給城市水環的旅游文化增加了更多的科技元素,為新沂打造一個以科技、文化、生態為主題的綜合性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奠定基礎,也是新沂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剛要》和推進公益性科普惠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做到與本地人文環境有機結合,做到展覽與教育有機銜接,館內館外展品展具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突顯出科技館小而精、專而特,無時不科技、無處不科技的特色。市領導在考察現場指出,新沂科技館為新沂市百萬群眾特別是兒童、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科學教育活動場所,彌補應試教育對青少年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培養的不足,給中小學提供了科學技術教育實踐基地,從而壯大科普陣地,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求施工單位要加快科技館建設步伐,精心施工,盡快開館,為黨的十九大召開獻一份厚禮。
如今該科技館是已進入布展階段。集科普展覽、教育培訓、學術交流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館。
善於協調,做科普事業的圓夢者
“科普工作千頭萬緒,市科協要充當好牽頭者和協調者。”宋主席如是說,從擺攤設點的科普咨詢宣傳活動到科普文藝的大型科普活動﹔從傳統模式科普宣傳到互聯網+信息化科普﹔從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到公眾科協素養的全面提升﹔從科普惠民興村項目實施到企業技術需求征集等等這些工作無不牽涉到全市各個部門、鄉鎮和企業。近年來,宋主席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深入基層一線,到邊遠地區中間去,到艱苦環境中間去,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百姓和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和期待﹔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靈活設置項目,積極整合資源,千方百計為百姓和科技工作者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善於協調和整合,不搞“自拉自唱”而搞“大合唱”,經常組織開展百姓和科技工作者便於參與、能夠受益、豐富多彩的活動,真正成為百姓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貼心人”。如協調市科協、科技局和市廣播電台聯合打造的《科普之聲》廣播欄目、《科學生活》電視欄目、《科技企業話科普》等大型科普節目,為廣大市民獻上一場豐盛的科普視聽大餐,讓大家零距離感受科普帶來的無窮魅力。
近年來,該市以科普惠民興村項目為載體,成功創建科普示范基地2 個、選拔農村科普帶頭人3 名、成立農村科普專業技術協會17 個,通過科普講堂、科技推廣、田間示范等方式,將市場信息、科學種植養殖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帶動1000 多農戶依靠科技致富,年人均收入增長3000 元以上,項目示范試驗、輻射帶動作用顯著。
新沂市科協緊緊抓住徐州市科協“對接省科技人才資源、服務徐州經濟發展“活動”和“中國(徐州)國際創新創業大會”的有利時機,深入企業展開廣泛調研,同他們面對面的交談,向他們征集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難題,企業轉型升級的科技需求、技術難題和企業創新人才、信息需求,並送去“新沂市科協致新沂市企業的一封公開信”。
通過聚焦青少年這一支“小手”隊伍,帶動新型職業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隊伍等四大“大手”重點人群。近年來,該市始終將青少年科技創新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深入開展科學教育工作過程中,不斷摸索實踐,結合實際不斷加強科學教育陣地建設,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創新活動。在省市級科技創新大賽中嶄露頭角,先后有近20 名老師榮獲省、市級優秀科技輔導員稱號,連續兩屆獲江蘇省科學輔導先進單位,90 余名學生的科學幻想繪畫、小發明、科技小論文在省市級大賽中分別獲一二三等獎,真正實現科學教育上台階,青少年科學素質大提升。
稿件來源:《中國城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