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雲區石城鎮西灣子村是北京首例整村規模化熱泵採暖改造示范基地。圖為西灣子村的整潔民居。村民家中普遍使用熱泵、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設備。
(陳建/中國新聞網)
61歲的王穩瑞,家族四代生長於京郊農村,雖是一家鐵礦廠的退休職工,但晚年生活還算舒心。他所在的密雲區石城鎮西灣子村,幸運地納入了北京首例整村規模化熱泵採暖改造項目。王穩瑞的家庭生活,便是北京以科技“煤改電”、向空氣要能源、城鄉協力保藍天的縮影。
眾目睽睽的京郊農村
仲春時節,實地採訪。走進王穩瑞家的二層獨棟小樓,白牆灰瓦,窗明幾淨。房內200來平米,夏有空調,冬有地板採暖。
無論蓋房還是裝修,全村農戶都像王家一樣,得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外合作中心所設立的多邊基金、國家環保部的專項資金,以及北京市、區、鎮三級財政的層層優惠或補貼。
從國際組織到中央政府、乃至地方各級財政,不約而同聚焦這個京北並不起眼的小村落,原因簡單:這是一個大都市周邊的節能環保示范基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迫切需要走一條民生幸福、環境友好的新路。
冷門專業變“大熱”
57歲的范新,原本與王穩瑞沒有任何交集。
這位“60后”成長於山西的煤礦,受益於改革開放,1978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一個在普通人看來有點“冷門”的專業——暖通。
清華大學締造了新中國最早的暖通專業,幾十年來,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學科造就了一代代行業領袖,培養出一批批高級專家。
范新是其中之一。他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讀於清華,曾在清華產業旗下的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簡稱“同方人環”)效力20多年,帶領企業形成了以“熱泵”為核心技術,以節能產品、系統、工程、服務為主的業務格局。范新擔任過同方人環董事長,現任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
王穩瑞家所用的冷暖空調,就是同方人環的產品。在王家獨棟二層小樓基本保持20度室溫的情況下,全年採暖、空調隻花費3000多元人民幣。
如今,節能環保、清潔能源、循環經濟,在中國成了熱門詞匯。同方人環也在全國實施熱泵項目3億多平方米,每年節約310萬噸標煤、節省90億度電、減少80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為全社會每年節約資金超過24.5億元人民幣。
61歲的王穩瑞(右一)家族四代生長於北京密雲農村。他家的二層獨棟小樓夏有空調,冬有地板採暖。圖為王穩瑞在家中接受中央媒體記者集體採訪。
(陳建/中國新聞網)
靠科技促進城鄉均富
“人人都想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均富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也是科學問題。”在范新看來,當代科技已經能夠做到讓鄉下人像城裡人一樣生活,在恆溫的屋裡睡一整宿覺,不擔心煤氣中毒,而且經濟上完全可以承受。
採訪中,談起對能源的看法,范新侃侃而談:大自然賦予人類豐富的能源遺產。煤炭、石油等只是能量存在的具體形式。把這些化石能源簡單燒掉,太可惜了!應該最大限度地減少常規能源消耗量,將之保存下來,用電裂解。“隻使用一個小小的驅動力,就可以讓能源在一個封閉的大系統裡循環起來”。
在范新的家鄉山西,清華產業下屬公司把熱電廠發電的余熱收集起來,輸送到40多公裡外,解決了約1000個大鍋爐和2萬個小、土鍋爐的城鎮供暖問題。
向空氣要能源保藍天
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熱泵分會秘書長吳暋介紹:一般的物體,無論是空氣、水、土壤、岩石……隻要溫度高於絕對零度,即於-273.15℃,都含有熱量。像在北京密雲山區,冬季室外氣溫有時低至-20℃以下,但在專業人員看來,空氣中所含熱量並不低。
熱泵是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熱的裝置。它類似水泵,通過消耗電能,實現水從低位向高位的傳送。家用空調是最常見的電熱泵裝置。夏季,空調將室內空氣的熱量送到室外,室內空氣被冷卻下來,室溫下降。冬季,通過內部切換,空調吸收室外空氣中的熱量,送到室內,這時,室內機送熱風,室外機出冷風。
吳暋說,熱泵技術在中國起步,並不比國外晚。由於大型公共建筑多,自有技術應用廣泛,中國企業在熱泵領域是國際領先的。北京“煤改電”採用的電熱泵,從空氣中取熱,向水中放熱,熱水經管道送入室內,能耗隻有普通電暖氣的幾分之一,但體感舒適,還沒有噪音。
2013年,北京提出新的“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方案,在農村大力推進煤改電、煤改清潔能源,廣泛使用熱泵、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採暖,並推行農村峰谷電價政策。北京密雲的西灣子村是第一批示范村。其后,同方人環的技術、產品、服務推廣到門頭溝、房山、大興、順義等10多個區,僅2016年,就累計為1.8萬戶安裝調試“煤改電”設備。
擁有147項國內外專利的同方人環,是節能減排的主力軍。在保衛藍天的“全民戰爭”中,清華控股所屬的幾十家能源環保企業“水陸空”全面出擊,從100平米的民用取暖改造,到150萬平米的社區供暖工程,從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大廳、北京南站、首都機場T三航站樓、中央黨校辦公大樓,到大唐錦州、華潤滄州的熱電廠吸收式熱泵供暖,清華產業心系天下冷暖、科技服務社會。(記者 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