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中,幾乎人人離不開手機。在北京工作的白領小薛對記者坦言,她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往往是看手機,睡覺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刷手機。她直言:“不夸張地說,手機現在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4G的普及,手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能的,瀏覽新聞、訂餐、叫車、付款……試想一下,如果手機丟失了你會有什麼感受呢?魂不守舍、坐立不安,還是空虛無聊、總有錯覺手機仍在?如果有以上感覺,那你可能也不幸中了“手機依賴症”的“毒”。
山東聊城大學生行為藝術拒絕“手機依賴”呼吁親情交流。
(張振祥/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自測:“手機依賴症”的症狀你中了幾個?
“手機依賴症”是指對手機過分依賴而形成的現代心理疾病。據新華網報道,符合以下症狀一半以上的,基本可以“確診”患上“手機依賴症”了。
1、總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手機,會感到心煩意亂,正事全無心做﹔
2、如果手機收不到信號,會有焦慮感並伴隨暴躁的情緒表現﹔
3、時常查看手機有無未接來電和微信消息﹔
4、害怕手機沒電﹔
5、因為過於關注手機而影響到了生活、工作或學習的質量﹔
6、時常產生“手機響了”的幻覺。
為什麼手機總是令人“欲罷不能”?
首先,據《生命時報》報道,這是由於智能手機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平等性、快捷性和多元性等特點,還具有社交、導航、游戲、閱讀等功能,足以滿足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尤其在工作中,被訪者小薛對記者表示:“現在傳送工作文件也要頻繁用到手機。”這也是絕大數工作人士的真實寫照。
其次,也有分析指出,國人對智能手機的依賴不僅源於它的便利性。據《參考消息》報道,《日本經濟新聞》某文章認為,在移動互聯網出現以前,中國適用於單人的娛樂場所與活動較少,再加上國土遼闊,人口流動有諸多限制,在這種拘束的環境下,智能手機的橫空出世自然對民眾意義非同一般。德國《世界報》也表示,中國正在形成全世界首個“靠智能手機搞定一切”的國家。
患上“手機依賴症”有哪些不良后果?
首先,《生命時報》刊文指出,長期低頭玩手機對身體的損害已經開始顯現:頸椎病、視疲勞、“觸屏手”,甚至還有交通意外……都亟需手機依賴者們小心防患。
其次,精神科專家將“手機依賴症”比作毒癮。據中青在線報道,英國精神科顧問李·托馬斯認為,智能手機上癮也會使人出現脫癮症狀,比如不安、焦慮,甚至憤怒等失控的情緒表現,應該被列入精神障礙病症的官方名錄。不僅如此,中國新聞網還表示,過度依賴手機,會對社交關系產生負面影響,“朋友們相見而不語,手機卻成了伴侶”,這樣的場景無疑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了。
幾招助你擺脫“手機依賴”
想要擺脫對手機依賴,需要有得當的方法。
首先,學會轉移注意力。如《人民網-生命時報》建議的那樣,習慣於睡前必須玩會兒手機的人,可以嘗試用聽音樂的方式代替。中青在線提議,“刷”手機停不下來的人,可以嘗試培養自己其它的興趣愛好,比如閱讀紙質書籍。
其次,應有意識地增加自己在現實中的活動,如多嘗試與朋友、家人面對面聊天,或盡量用打電話的溝通方式代替微信,以減少自己在手機上的精力投入。(盧慧婧)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資深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