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某大學生“裸貸”隻為購買iPhone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盡管如今的國產手機早已不是當年的廉價“山寨”機,在性能、系統、拍照方面不乏有足以媲美iPhone的優秀者,但是仍然有許多人義無反顧地選擇購買價格更昂貴的iPhone。其中有些是真正的“果粉”,被iPhone的魅力所折服並具備購買它的經濟實力﹔但也有部分人,愛iPhone的名氣更超越它本身,甚至就和“裸貸”女一樣,即使經濟能力完全不支持,也要舍“尊嚴”換“iPhone”。這背后無疑是一套攀比心理在作祟。
2017年3月25日,顧客在蘋果零售店拍攝紅色iphone7樣機。
(蘇陽/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我為什麼需要iPhone?
根據中國青年網報道,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現象,是指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具有極大的相似性,這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被過分夸大,虛榮動機增強,在特殊情況下甚至可能產生偏激的心理和極端的行為。
根據《齊魯晚報》報道,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叢媛表示,產生攀比心理的原因主要有缺乏自我肯定和嫉妒心強烈兩方面。缺乏自我肯定表現為自己體驗到的“好”與“快樂”無法使自己得到滿足,傾向於從周圍人的羨慕、贊許中獲取認可感,部分出於攀比而購買iPhone的人正是這樣的心理:將“希望自己被尊重”的需求與“彰顯自己的身價”、“滿足自己的面子”等畸形想法錯誤地等同起來,於是採用一擲千金的方式,來獲取周圍人的認可感,其本質則是為了滿足自己“急於炫耀”的虛榮心。而嫉妒心強烈這個方面則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優勢的心理傾向和感情,通俗的講,就是不能接受別人比自己強。於是,當攀比心強烈的人發現身邊有人率先擁有了這款定位頗高、外形時髦的“輕奢手機”,就容易產生偏激的心理,甚至可能為了証明自己比他強而去沖動消費。叢媛教授表示,總希望他人處在不如自己的境地,這是一種過於絕對化,也根本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該如何正確的處理這種攀比心理呢?
據《齊魯晚報》報道,要正確處理攀比心理,首先,應該學會強調和尊重個人體驗,以自我感受到的愉快、幸福和滿足為生活目標,不要過分地在意他人的意見,堅持自我並樹立自信的人生價值觀。
其次,個人要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不盲目爭強好勝,學會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差距,從而減輕因他人成功而產生的心理負擔,促使健康心理的養成。
最后,學會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攀比心理,別讓它成為沖動消費的源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消費,選擇適合自己產品。(雷雪梅)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資深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