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苗接種你了解多少?你想知道的全都在這裡

2017年04月24日08:1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從出生起,人們就會接觸到各種疫苗。疫苗可以有效地激活身體裡的免疫系統,從而達到預防各類疾病的目的。它是人類生命健康的忠實衛士,之所以現在很多傳染病不再肆虐,就是因為有了疫苗接種。那麼人出生后必須要打哪些疫苗?哪些人是不適宜接種疫苗的?疫苗接種后是不是就真的一勞永逸了呢?

2015年4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組織開展以“預防接種——孩子的權力社會的責任”為主題的科普宣傳周活動。

人出生后必須要打的疫苗有哪些?

《科技日報》盤點了人出生后需要接種的各類疫苗:

1、卡介苗,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需要接種。接種卡介苗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從而大大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減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

2、脊髓灰質炎糖丸,用於預防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痺症。正常嬰兒在出生后第2、3、4月各口服一粒,連服3次,每次至少間隔4周,即完成全程的基礎免疫。4歲時再服一次以強化對該疾病的抵抗力。

3、百白破疫苗,即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新生兒出生后3足月就應開始接種百白破疫苗第一針,連續接種3針,每針間隔時間最短不得少於28天﹔在1歲半至2周歲時再接種百白破疫苗加強免疫1針﹔7周歲時接種精制白喉疫苗或精制白破二聯疫苗加強免疫1針。

4、麻疹疫苗,用於預防麻疹。新生兒出生后8月齡時初免接種第一針,1歲半、7歲分別加強一針。

此外,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補充,新生兒在出生后24小時內還需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不僅是導致乙型肝炎的重要因素,還有導致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因此乙肝疫苗必須從小開始接種。乙肝疫苗接種后,會在人體免疫系統裡產生保護性抗體,並在人體中存活。乙肝病毒一旦在人體中出現,抗體就會即刻將其清除而不會傷害肝臟。目前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哪些人不適宜接種疫苗?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資料顯示,患有重症慢性疾病,如活動性肺結核、心臟代償功能不全、急慢性肝腎病變、血液系統疾病、活動性風濕病、嚴重皮膚疾病等,急性發病時不建議接種疫苗,以免加重病情或使反應加重。當病情長期穩定時,可以適度接種疫苗,如流感、肺炎等疫苗。

資料中提到,患有嚴重神經系統疾患的人,往往存在神經功能障礙和免疫功能障礙,應慎重接種疫苗。另外,患有或者曾經患過癲癇、腦炎后遺症、抽搐、驚厥等病症的人,也應慎重考慮相關疫苗的接種。

資料中還顯示,小朋友如有嚴重營養不良症狀,接種疫苗也應慎重。尤其是小嬰兒患有嚴重營養不良、嚴重先天畸形、嚴重佝僂病、消化功能紊亂等,應暫緩疫苗接種,最好待疾病狀況改善后再接種。

“倘若孕婦受到外傷,必須提前咨詢醫生再確定是否需要進行破傷風疫苗的注射。”聶聰補充道。

疫苗的保護期限

“疫苗有自己的有效期,並非一勞永逸,人們不能因為自己曾經接種過疫苗就對相關疾病有恃無恐,”聶聰強調,“比如乙肝疫苗的有效保護期在5年以上,而百白破疫苗的有效保護期是10-15年。所以,人們應在疫苗有效期截止前咨詢醫生,並根據醫生建議進行后續疫苗接種等事宜。”(李蕾)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崔鐘文、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