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猿復原圖
4月19日公布的在河南省澠池縣發現“曙猿化石”(克氏假猿化石)的消息,震驚中外學界。這一發現標志著4500萬年前人類遠祖就在河南澠池出現,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
事實上,早在1916年6月,中外科學家們就不斷在黃河岸邊的這個小村庄開始了考古發現之旅。然而,它卻很少為外界知曉,甚至連當地的縣志也未見記載。只是在2016年10月,一個當地普通的文化學者,一次意外的發現,才揭開了這段不為人知的神秘歷史。
對發現的再發現
這次意外的發現起源於澠池縣鄉鎮志的編篡工作。當時,擔任責任編輯的楊栓朝在查找資料中,無意中看到了“任村猴”的詞條。其中寫道“此動物產於澠池南村鄉任村南2公裡上河中始新世晚期(沙拉木侖期)河堤組任村段上化石層”。楊栓朝一怔,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也從來沒聽說過。但多年的地方文化研究,又讓他敏銳地感到這背后或許隱藏著一段被湮沒的重大歷史。
為解開心中謎團,楊栓朝在2016年12月專程趕到北京,拜訪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並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本來是出於對“任村猴”的好奇和追尋,但楊栓朝沒有想到,他竟發現了一片更為廣闊和深遠的天地——澠池任村上河(自然村)一帶曾陸續發掘出數量可觀的曙猿化石。他發現,過去100年間,作為中國第三紀地層和始新世哺乳動物的發祥地,澠池縣北部南村鄉黃河岸邊和山西垣曲之間的垣曲—澠池盆地,一直是中外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爭相前往的熱土,發掘出了包括曙猿化石在內的大量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以及其他哺乳動物化石。
上河曙猿為什麼被湮沒
曙猿,學名Eosimias,意為根基類型的猿,也即最早最古老的猿。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童永生教授指出,河南澠池任村上河遺址的曙猿有兩大特點,一是年代較為久遠,遺址較為集中﹔二是出土的哺乳動物化石種類多,內涵豐富,化石儲藏量大。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倪喜軍認為,與上河曙猿時代上相近的是江蘇溧陽的中華曙猿,任村上河的克氏假猿比1995年在垣曲寨裡發現的世紀曙猿早500萬年左右。他甚至認為,曙猿的理論起源時間更早,應該在5000萬年之前,新的化石發現會証明這一點。
4月14日,美國科學家肯尼斯·克裡斯托弗·比爾德在給楊栓朝發來的郵件中說:“在任村發現的克氏假猿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因為它顯示這個古老的靈長類與現代類人猿一樣具有小眼睛和深臉部,而不是像現代眼鏡猴一樣具有極大的眼睛和很淺的臉部。從這些特征我們可以推斷,克氏假猿是在白天活動的,不是像眼鏡猴那樣在夜晚活動。克氏假猿的牙齒顯示,它是包括獼猴、猿猴和人類在內的所有現生類人猿的非常原始、非常古老的近親。”
既然澠池上河曙猿化石的意義如此重大,為何默默無聞,被歷史“塵封”?不少專家、官員和當地群眾認為,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一是科學家們為了表述方便,習慣於把“垣曲—澠池盆地”籠統地簡稱為“垣曲盆地”,甚至在公開發表的論文中也是如此,影響了澠池元素的傳播﹔二是世紀曙猿的重大發現及媒體的報道,讓外界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山西垣曲,而忽略了河南澠池的存在。
近日,中國科學家研究完成了曙猿復原圖,這是世界上第一幅完全由科學家繪制的曙猿復原圖。其繪制者就是倪喜軍。
研究証實,曙猿門齒小、犬齒大、下頜角圓、下巴前緣直立。體重在100克到200克左右,與一隻小老鼠差不多,以水果昆虫為食。其生活環境氣候濕潤、樹木叢生、動植物種類繁多。
倪喜軍說,為復原曙猿身體各個部位圖像,包括體型大小、顏色、牙齒、腳上特征等,他除了參考之前科學家的研究,還考慮了它和古猴阿喀琉斯基猴及現存眼鏡猴等靈長類動物的關系。(記者 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