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比利時合作應用3D打印技術救助先心少兒患者

2017年04月17日08:54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中國與比利時合作應用3D打印技術救助先心少兒患者

  新華社上海4月16日電 16歲的少年馬成強與8個月大的孩子楊有洪有兩個共同點:都來自青海貧困地區,都患有復雜先天性心臟病。

  近日,這兩個孩子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成功接受了心臟手術。馬成強微笑著告訴新華社記者,自己從小體弱,嘴唇發紫,不能走遠路,“現在感覺輕鬆多了”。楊有洪的爸爸楊國業、媽媽賈乃雄看著孩子的臉色從昔日的蒼白一點點轉向紅潤,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我們兩個家庭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完全沒有想到,孩子的手術是全國最好的專家做的,還用上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3D打印技術。我們心裡充滿了溫暖和感激。”馬成強的姥爺馬文明說。

  幫助馬成強、楊有洪兩個孩子實現命運轉變的,是比利時瑪瑞斯公司中國區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愛佑慈善基金會近期成立的“小心臟、大心願”公益慈善項目。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季慶英表示,這個公益項目專門面向中國西部貧困地區患有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提供全程免費醫療救助。其最大特點是讓高科技、高投入的3D打印技術走近最需要幫助的人群,讓3D打印閃耀人性光芒。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主任醫師、上海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研究所所長劉錦紛介紹,相比二維成像,3D打印技術可以讓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獲得更加個性化、精准化的診斷和治療。醫生借助3D打印技術做手術,可以“直奔主題”,創面和時間大為縮減。但是,此類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投入較大,平均一例的診斷和手術費用約需8-10萬元人民幣,而且由於3D打印醫療技術尚屬新生事物,還沒有進入醫保范疇。讓貧困地區患者平等受惠這一現代科技,必須集合各方資源,形成愛心合力。

  據介紹,有“比利時科技小巨人”之稱的瑪瑞斯公司,2015年就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共同成立了中國兒科領域首個3D數字醫學研究中心,重點研究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3D數字輔助診療技術。

  一年前,瑪瑞斯中國區總經理金·弗朗索瓦作為志願者,曾前往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為中小學生講授包括3D打印技術在內的創新課程。雖然隻有短短一周時間,卻讓她萌生了在3D數字醫學研究中心基礎上設立公益慈善項目的想法,重點就是救助中國西部貧困地區患有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青少年。

  “小心臟、大心願”公益慈善項目在今年春天成立了。來自青海化隆縣的馬成強與來自互助縣的楊有洪,有幸成為“小心臟、大心願”公益慈善項目首批救助對象。按照規劃,這一凝聚中國與比利時眾多人士愛心的項目,今后每年將完成15-20例手術,3D打印技術有望賦予中國西部貧困地區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新的未來。 (記者 吳宇)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