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 有助厘清記憶有關疾病病因

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后

2017年04月12日09:16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

  傳統觀念認為,先有短期記憶,然后慢慢轉變成長期記憶。但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報道,美日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大腦會同時制造某一事件的兩種記憶:一種供當下用﹔另一種則永久保存。新發現改寫了以往的記憶規則,有助進一步厘清包括痴呆症在內的與記憶有關疾病的病因。

  自上世紀50年代伊始,科學家通過對亨利·古斯塔·莫萊森(出了名的健忘症患者)進行一系列研究后得出結論:大腦的海馬體存儲短期記憶﹔而皮層是長期記憶的“家園”,記憶在海馬體內形成,接著移到大腦皮層並在此處“堆積起來”成為長期記憶。但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成立的神經回路遺傳中心的科研團隊卻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新研究在實驗鼠身上進行。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觀察了腦細胞群在對電擊的反應過程中,特定記憶的形成過程。他們隨后用射入大腦內的能開啟或關閉記憶的光來控制神經元的活動,結果發現,記憶同時形成於海馬體和大腦皮層。

  實驗鼠最初幾天似乎沒有使用皮層裡的長期記憶,因為科學家把海馬體內的短期記憶關閉后,它們就忘了電擊這回事。但把實驗鼠的長期記憶打開后,它們就記起來受過電擊了。中心負責人利根川進解釋說:“這表明,長期記憶在形成初期並不成熟,或者說很‘沉默’。”

  研究人員還証明了,如果海馬體和皮層之間的聯系受阻,那麼長期記憶就永遠無法成熟。這說明,大腦的這兩部分仍有某種關聯,能量平衡還是會隨著時間推移從海馬體向皮層轉移。

  盡管最新研究目前還只是科學層面的發現,但它在臨床應用方面的潛力不容小覷。利根川進表示,它能幫助厘清記憶退化疾病(如老年痴呆症)患者腦子裡在發生什麼,從而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記者 劉霞)

(責編:傅煒君(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