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5個國家之一。“中國植物志”記載了分布於我國的31362種維管植物(包括蕨類和種子植物),但到底還有多少種維管植物有待發現一直是一個謎。最近,中山大學何芳良教授和碩士生呂牧羊的一項研究首次估算出中國總共約有36500種維管植物(最多不超過39200種),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全球生態和生物地理學”雜志。
據了解,估算一個地區乃至全球的物種數量是一個極具挑戰的科學難題。達爾文於150年前告訴人們物種是如何產生的,卻沒有告訴他們該如何去數物種。生物學家不可能像人口統計學家一樣數遍每棵植物,更何況將形形色色的植物分門別類遠沒有清查人口那麼直接。
何芳良和呂牧羊從中國植物志中獲取了從1755年到2000年間每種植物的發現命名時間,通過物種發現的時間積累曲線建立數學模型,並以此估算我國維管植物的物種總數。他們同時用該模型估算了全世界單子葉植物、歐洲蝴蝶和歐洲蜘蛛的物種數量,得到了比前人更可靠的預測。雖然沒人能確切知曉中國植物種數為幾何,但何芳良和呂牧羊的估計無疑離謎底更近了一步。
根據何芳良和呂牧羊的研究,中國還有約5000種維管植物有待發現。假如保持現在每年約100種的發現速度,至少還需要半個世紀才能將所有維管植物描述完。何芳良和呂牧羊下一步的工作是研究這些有待發現的植物,最有可能分布在哪裡。在自然棲息地破壞日益嚴峻的今天,生物多樣性的記錄與保護是生物學家當務之急的工作。(朝勝 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