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平塘縣有一架很“霸氣”射電望遠鏡,當地人喜歡稱其為“中國天眼”。之所以稱之為“中國天眼”(Five-hundred-meter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是因為它確實與眾不同,據環球網介紹,從概念提出,到望遠鏡選址、立項、建設至竣工,歷時22年,FAST於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啟用,成為全球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這個耗時22年的FAST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
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眼”(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天眼”大而靈敏
截至目前,“中國天眼”仍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據環球網報道,它的口徑有500米,由近460000塊三角形單元拼接而成。它的圈梁被50根6至50米高低不等的鋼柱支在半空,周長約1.6公裡。其反射面總面積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標准足球場那麼大。
“中國天眼”不僅大,而且還很靈敏。據《貴州日報》報道,中國“天眼”的靈敏度,是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德國埃菲爾斯伯格100米口徑望遠鏡的10倍,是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阿雷西博3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25倍。
“中國天眼”的靈敏性主要體現在它會轉動,就像我們的眼睛一樣,為了捕捉信息而轉動。據《解放軍報》介紹,“中國天眼”工程的索網結構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變化,帶動索網上的4450個反射單元在射電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徑瞬時拋物面,從而極大地提升了觀測效率。而主動反射面讓“中國天眼”擁有更廣的觀測范圍,能覆蓋40度的天頂角。
“中國天眼”有望探索外星人
據國際在線介紹,“中國天眼”有能力探索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可以將觀測延伸至已知宇宙的邊緣。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天眼”將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觀測脈沖星,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以及搜索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也就是說,“中國天眼”不僅能夠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還能夠捕捉外星人相關的信息。
目前,“中國天眼”備受世界矚目,未來它的表現也將得到世界認可。據《人民日報》介紹,貴州省為如何利用“中國天眼”工程推進創新發展設置了“三步走”目標:一是和國家天文台共同建設好貴州射電天文台﹔二是在大數據和大射電融合發展方面,推動具有超算能力的科學計算裝置在貴州落成﹔三是推動建設大射電天文研究中心,乃至於建設國家實驗室。(喬亞玲)
本文由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詹想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