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觀雲識天”。3月18日,在中國氣象局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上,該局副局長許小峰說:“‘觀雲識天’既與公眾認知接近,接地氣兒,又是大氣研究中最基礎性的難點問題之一。更好地認識雲,有助於深入了解大氣環流的演變,促進天氣和氣候變化的研究工作。”
許小峰表示,與往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如“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氣候知識服務氣候行動”“監視天氣,保護生命和財產”等宏大主題和重大問題相比,今年的主題“觀雲識天”則與公眾對天氣氣候的直接認知對接。
“與天氣氣候變化相比,觀雲識天尺度小卻很重要,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對雲的研究屬於基礎性、微觀層面的工作,把它研究清楚,對於了解天氣氣候等宏觀尺度的問題更有幫助。”許小峰說。
從古至今,人們對氣象的研究沒有脫離過雲。在古代,人們通過雲的形狀、狀態、大小來認識天氣﹔如今,科學家運用科學儀器定量地觀測雲,通過雲系的分布分析天氣形勢。目前,得益於衛星、雷達這些最先進的探測儀器,還能看到雲的內部結構,這更有利於了解雲在天氣過程發生中扮演的角色。
許小峰表示,觀雲識天說起來容易,但實際研究工作卻很不易,是目前人類認識自然和天氣的難點。大氣大范圍的氣壓場、風場可以提前預報,但一朵雲什麼時候生成、什麼時候消散這種小尺度的復雜的物理過程,是大氣研究領域最難的問題之一,需要非常深厚的氣象學功底和先進的預報技術。
目前,中國氣象局對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雲物理過程的數值模式研究和人工影響天氣項目上。許小峰介紹,人工影響天氣實際上就是影響雲,通過人工干預雲的演變達到趨利避害的作用。雲物理過程的研究,旨在將雲生成消散的精細化過程預報模擬出來,將雲的情況綜合考慮到數值模擬中,使天氣預報更加准確。 (記者 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