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舉行的環境保護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說,整個長江流域的環境承載力實際是嚴重下降的。本來營養性物質通過淺灘濕地就可淨化,但由於生態破壞,環境自淨能力下降,“這些年在這方面欠賬太多了”。
據介紹,京津冀在2016年6—8月汛期做了個調查,有衛星影像的333條河流中,227條是斷流的。
張波說,這並非是老天爺不下雨,而是下雨后被層層截留了。但是各地隻有確保一定比例水資源用於生態保護需求,河湖濕地的水生動植物才能生存,才能保証一定水平的環境自淨能力。“當前的流域治污特別需要統籌減排和增容,破壞淺灘濕地的行為,河流湖岸坡硬質化隻考慮人的需求,一味迎合高耗水需求,建那麼多水庫,層層截留,導致一些地方汛期時河湖濕地都得不到水的補充等,都要糾正和避免。原來工業污染較嚴重,條條河流魚都是絕跡了,現在水質好了,開始養殖,投餌造成污染﹔一些地方用挖泥船挖螺螄,把水下搞得像沙漠一樣,這樣的流域生態破壞行為都必須遏制。”
“我們下一步工作重點是要統籌減排和增容。這次《水污染防治法》修訂的一個重點就是強化流域水生態保護,把增容放在一個更突出的位置,加以謀劃和推動。”張波說。
張波特別強調,長江流域圍湖造地情況較多。如巢湖從歷史上的2000多平方公裡湖面到現在僅剩700多平方公裡,具有很高生態價值的淺灘濕地大量“消失”,長江流域環境承載力、自淨能力嚴重下降,藍藻水華等問題就隨之而來。“所以劃定和嚴守生態紅線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 李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