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有望年底業務化試運行

2017年03月16日08:36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有望年底業務化試運行

新華社上海3月15日電 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南中國海區域工作組第6次會議日前在上海舉行,會議就數據共享、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運行和區域海嘯預警培訓等形成重要決議,我國國家海洋局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有望在2017年底開展業務化試運行。

此次會上,南海周邊各成員國同意加大數據共享力度,建立南中國海區域地震海嘯核心觀測網,用於支撐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與會各國現場制定了各國可用於數據共享的地震和水位台站名錄,用於指導今后該區域數據共享工作。同時,會議決定由我國建立南中國海區域地震水位數據共享平台,為各成員國提供數據共享服務。

“會議充分肯定了我國在推動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能力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建議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第27次成員國大會批准同意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於2017年底開始業務化試驗運行。”參加了此次會議的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副主任於福江說,會議同時建議盡快完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組織架構和標准業務流程,以及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的業務協調聯動機制,為該中心業務運行奠定基礎。

據介紹,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海嘯災害發生在太平洋。目前,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與日本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承擔著該區域的海嘯預警職責,在整個泛太區域海嘯防災減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於福江說,承擔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的職責,是我國推動周邊海洋合作,履行國際職責和業務,深入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舉措。為此,過去3年間,國家海洋局聯合中國地震局和中國氣象局所屬相關單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委員會合作框架下,在地震水位監測業務能力、國際協調磋商、預警流程和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了扎實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與世界上其他地震海嘯政府間協調機制相比,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還面臨著數據共享力度欠缺、實時地震和水位觀測能力不足等瓶頸問題,未來我國還須聯合各成員國在觀測數據開放共享、區域協調機制鞏固發展、實時觀測預警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續做出努力。

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委員會秘書處、南海周邊成員國,以及美國國家氣象局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和日本氣象廳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的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 (記者 劉詩平)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