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與人工智能有關的提案備受關注。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都會想起谷歌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的那場“圍棋人機大戰”。AlphaGo在比賽中的出色表現,至今仍然讓人們津津樂道。但與此同時,“來勢洶洶”的人工智能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人工智能會不會像科幻電影所描述的那樣取代人類呢?
無人駕駛汽車內景(安源/中國新聞網)
首先,就現狀而言,人工智能並沒有那麼神秘,它與科幻電影中帶有情感的智能機器人還存在很大差距。事實上,人工智能早已被應用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在接受《北京晨報》採訪時解釋說,“人們經常使用的淘寶、滴滴、百度等,背后都有一個人工智能引擎。”比如人們在網購時體驗到的廣告智能推薦,在使用智能設備時體驗到的人機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等,都屬於人工智能的范疇。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總體來說,人工智能正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能化。
其次,從本質上來說,現在的人工智能還有點“笨”,它並不能完全取代人類。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機器會比人類更智能,但不會比人類更睿智”。以AlphaGo為例,阿裡雲人工智能業務總監初敏博士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介紹說,AlphaGo在本質上與1997年戰勝國際象棋冠軍的“深藍”計算機一樣,解決的是一個超大規模的搜索問題。AlphaGo的成功秘訣在於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大量的訓練數據,這使它能夠通過某種算法,從大量歷史數據中學習規律,進而對新數據做出一定的識別或預測。因此在圍棋等規則比較明確的競賽中,人工智能佔有較大的優勢。但在語言理解、邏輯推演等方面,人工智能與人類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另外,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目標不是取代人類,而是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打敗人類不是目的”,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主任林元慶在接受《北京晨報》採訪時表示,“不管是自動駕駛技術,還是人臉識別技術,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人類”。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蔡登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也表示,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是為了延伸人的能力,進而解放人類的勞動力,讓人類能將有限的人力資源投入到解決更復雜的問題中去。(張安健)
本文由尹傳紅 《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副主編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