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當地時間3月11日在西北印度洋開展了中國大洋38航次的第6次下潛,測得熱液噴口流體最高溫度為275℃,並發現大片硫化物煙囪群。
在大?熱液區展開的第6次下潛,最大潛深3501米,海底作業5小時57分鐘。本次下潛成功測得熱液噴口流體溫度,最高溫度為275℃﹔拍攝到珍貴的典型煙囪體視像資料﹔成功回收本航段第4次下潛時布放的微生物富集裝置。
“這裡比我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看到的煙囪景觀更加奇特、更加壯觀,有些黑煙囪頂端長有細如避雷針的新生煙囪壁。”下潛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邵宗澤說。
本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表示,此次採集的樣品涵蓋了活動煙囪體、非活動煙囪體以及煙囪體不同部位的煙囪壁,有助於認知熱液噴口成礦過程及其與地質構造間的關聯,對分析該區域生態環境、生物群落、成礦背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下潛由陳雲賽作為實習潛航員獨立進行主駕駛訓練。3月2日“蛟龍”號在大洋38航次第二次下潛時,我國實習潛航員實現首次獨立主駕駛“蛟龍”號下潛作業。
本航段總指揮於洪軍表示,實習潛航員在熱液區獨立擔任主駕,有助於快速積累經驗,掌握在復雜環境下航行和取樣的本領。本航段中,6名實習潛航員將輪流完成獨立主駕駛訓練。
今年2月6日從青島起航的大洋38航次,共分三個航段,分別在西北印度洋、南海、雅浦海溝和馬裡亞納海溝開展大洋資源與深海前沿科學調查,時間為124天。 (記者 劉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