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重建喜馬拉雅山抬升歷史

2017年03月13日08:30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重建喜馬拉雅山抬升歷史

  新華社拉薩3月12日電 中科院專家通過研究重建了喜馬拉雅山的抬升歷史,並揭示其是青藏高原氣候冷干化的原因。相關成果發布於最新的《地質學》上。

  研究表明,不同於古新世就具有高海拔特征的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從晚古新世時(距今約5600萬年前)的1000米左右緩慢生長至早中新世時(距今約2100萬至1900萬年前)的2300米高度。此后500萬年至700萬年間快速隆升,達到現今高度。

  據介紹,喜馬拉雅山的高度變化是重建青藏高原隆升歷史的關鍵。但學術界對喜馬拉雅山如何從滄海到雪山,又如何影響青藏高原和南亞地區環境氣候卻並不清楚。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團隊聯合中科院植物所及印度科研人員,開展了跨喜馬拉雅山研究,利用氣候多變量分析獲得了喜馬拉雅山南北不同時代植物群的古熱焓值及其他環境氣候變量,重建了喜馬拉雅造山帶的隆升歷史和晚古新世以來的降水、溫度變化等。

  專家表示,不同於安第斯型的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在印度與歐亞大陸碰撞之際才開始抬升﹔隨著大陸碰撞作用的持續進行,喜馬拉雅南向生長﹔當喜馬拉雅山高度超過原始青藏高原時,引起了高原內陸氣候的強烈干旱化,並最終奠定現今南亞季風格局。

  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山隆升致使向北傳輸的南亞季風氣團遇到阻擋,這是青藏高原逐漸干旱化的原因。 (記者 黃興)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