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新媒體專電 2016,中國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穩中有進的經濟發展成就。在海外科研人員看來,這裡的科學家正用“速度與激情”,書寫著另一個中國奇跡,而這裡的悠久文化底蘊也為未來孕育無限創新可能。
成果:忽如一夜春風來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停留33天、“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中國天眼”落成啟用、暗物質衛星“悟空”成功運行一周年……去年一系列井噴的科學成果,不僅讓國人“自嗨”,也獲得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法國等國家的科研人員紛紛點贊。
“中國宇航員進入空間站並在那裡停留一個月做實驗,令人印象深刻。這証明中國空間計劃處於非常健康的狀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航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魯·登普斯特說。
“‘悟空’是中國的首顆空間高能粒子探測衛星,也是中國的首顆空間科學衛星。我很高興看到它運行狀況優異,且數據分析取得重要進展。”意大利佩魯賈大學博士喬萬尼·安布羅西說。
“中國能夠啟動量子衛星,可能出乎一些西方觀察家的意料。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領域,它可以帶來百分之百安全的通信。我對此很感興趣,也會繼續追蹤其發展。”安德魯·登普斯特表示。
中國對科研重器的投入力度,讓海外同行們羨慕不已。在他們的眼中,中國所取得的成就非常“酷炫”,定會推動全人類科技進步。
在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科學家保羅·歐亞拉看來,中國航天員能實現太空停留33天,屬於全人類的驕傲。“宇宙的確是少數國家才有能力到達的領域,這樣的探索隻會帶來好處。”
加州理工學院電子科技職員湯米·凱斯維克說:“我覺得越來越多的人嘗試進入太空,對人類的幫助將會越來越大。中國挺酷的!”
速度:輕舟已過萬重山
“如果倒退幾十年,沒有人會預料到中國的大學會對全球范圍內的研究產生巨大影響,但最近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做出的巨大貢獻。”安德魯·登普斯特說。
讓海外科研人員點贊的,是中國科研進展的驚人速度。用法國的大學教授達尼埃爾·科昂的話來說,這個成長速度“如同火箭升天”。
安德魯·登普斯特的專長是衛星導航領域。在他看來,中國北斗系統的發展堪稱奇跡。“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是僅有的兩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但北斗系統卻在短時間裡崛起,它已經在亞洲地區部署使用了一段時間,也已准備好在全球范圍投入使用。”
喬萬尼·安布羅西對中國科研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印象深刻。他表示,無論是“中國天眼”還是“悟空”,很多其他國家都不可能在短短五六年間完成從創意到立項再到落成的過程,但中國卻一次次用事實証明了他們具備這樣的速度。
“中國加快了通過科技征服未來的腳步。”達尼埃爾·科昂說,“在經歷了一段緩慢的發展歷程后,中國的科技發展在過去幾十年裡再度振興。特別是在過去的二十年間,並且呈現出非常好的發展特色。”
定力:立根原在破岩中
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對中國同行的印象如何?屠呦呦、潘建偉、常進、陳竺……記者從他們口中,聽到了一個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和故事。
隨著暗物質衛星“悟空”不斷向地球傳來數據,中國有望在暗物質研究領域取得突破。喬萬尼·安布羅西表示,正是因為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的20年堅守,從當初一個不被同行接受的idea,一步步變成一個可能會改變人類認識暗物質進程的成果,其中的艱辛外人很難想象。中國有句話,“板凳須坐十年冷”說得應該就是這樣的堅持。
“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迅速和專注讓我非常感動。”作為干細胞研究領域的專家,達尼埃爾·科昂對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表示欽佩,“我知道她,並不僅僅是因為她曾獲得諾貝爾獎,而是因為她能夠汲取中國傳統醫學的精華,在治療瘧疾這一世界性疾病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我對她十分崇拜,在那個時代裡,她能嘗試用這種藥物研究治療瘧疾的方法非常有勇氣。”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和應用中心分子生物學家Knut Woltjen,對中國科研人員所展示出的工作態度表示認可。他說,他所遇到的中國研究員都非常的努力,可以為了目標專注工作,很令人尊敬。
達尼埃爾·科昂表示,中國擁有一大批非常優秀的科學家。這得益於中國的教育體系能夠讓所有人,包括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機會學習知識,可以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機會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對一個國家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未來:直挂雲帆濟滄海
對於中國科技的未來,他們怎麼看?
“大有前景!”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科學家保羅·歐亞拉說。
“在世界科技發展格局中,中國的崛起,將加劇世界科技領域的競爭。”達尼埃爾·科昂說,英美在科技上長期領先讓他們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而中國憑借其強大的科學家隊伍、優秀的教育體系、在科技上追趕其它強國的決心以及對歷史的尊重,能夠激發世界強國發展科研的斗志。
“隻要這樣繼續努力下去,中國獲得更多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曾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說,他已經看到了中國人和中國出身的研究人員做出了很多非常優秀的研究成果。
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也被視作中國科技崛起的潛力所在。達尼埃爾·科昂表示,若想成為偉大的科學家,首先要是一個詩人。因為超越現有知識體系離不開大膽設想。“中國科學家的思維如同中國文化一樣,充滿了想象力和詩意。相信這也是促使中國能夠在科技探索方面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達尼埃爾·科昂說。(記者 蔡玉高 蔣芳 陳剛 參與採寫 陳諾 張漫子 呼濤 張雪飛 韓茜 朱宏業 黃超 馬崢 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