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取回月壤到載人登月——葉培建揭秘中國探月新看點

2017年03月01日19:32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從取回月壤到載人登月——全國政協委員葉培建揭秘中國探月新看點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近日已完成絕大部分大型試驗,計劃於8月進入發射場聯合測試,為今年底的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做准備。

  探月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項工程。前來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月球探測衛星總指揮顧問兼總設計師葉培建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將中國下一步“嫦娥探月”的奇幻之旅清晰地勾畫出來。

  嫦娥五號“探月三期”收官之戰:實現月球取樣返回

  2017年,中國航天最大的看點應屬嫦娥五號。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11月底前后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軟著陸及採樣返回。這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將完成。

  葉培建說:“能否成功採樣返回,將2公斤的月壤‘打包’回地球,是這次任務的最大亮點,也是最主要的挑戰。”

  “嫦娥五號的主要目標是拿到東西。”葉培建表示,相對於嫦娥三號是落在月球上后通過設備探測做月層分析,這次的一大挑戰是要在月球重力環境下,通過機械手將第一抔月壤取回。真實環境與模擬環境可能存在誤差,因此對精細程度和准確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據了解,這次嫦娥五號將實現四個“首次”,充分展現我國航天能力的重大突破: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以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如果採樣返回成功,將意味著中國人有了自己的月球表面樣品可以進行分析,有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溫度、物質含量等重要信息,幫助我們對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葉培建說。

  據介紹,待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返回后,我國無人探月的第一個三步走就此圓滿收官。

  “探月四期”大幕拉開:中繼衛星將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2007年10月24日18時,我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時至今日,中國人在探月路上,蹄疾而步穩。

  葉培建表示,嫦娥五號奔月后,中國探月第四期工程也將拉開帷幕。嫦娥四號和中國未來計劃進行的月球南北極探測都屬於“探月四期”。

  嫦娥四號預計於2018年發射,將實施世界上第一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探測。

  據了解,由於嫦娥四號將從月球背面開展射頻測量,避免了太陽及地球的干擾,該測量也將獲得更多以前無法獲知的信息。

  “全世界在月球背面還沒有一次軟著陸,美國、蘇聯曾各有一個飛行器在月球背面硬著陸,我們決定把嫦娥四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某個地方,如果這個能夠實現,將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葉培建說。

  “由於月球背面看不到地球,無法進行通訊,我們將距月球8萬公裡處打一顆中繼衛星以解決通訊問題。”葉培建說,“明年發射嫦娥四號之前,我們將提前半年發射中繼衛星到地月拉格朗日L2點,這將是人類第一次在地球和月球間發射中繼衛星。”

  “今后,如果外國想去月球背面探測,就可以通過我們的中繼衛星獲得幫助,這也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葉培建說。

  中國載人登月探索不止:還需攻克三道技術難關

  “人類一定要走出地球,而月球是離人類最近的星球,我認為中國航天人不會放棄載人登月。”葉培建強調。

  根據《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未來五年,中國將為載人探索開發地月空間奠定基礎。

  當前,中國探月工程依然處於無人探月階段。但無人探月是載人登月的前奏,載人登月是中國航天人多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

  在葉培建看來,無人探月和載人登月具有很高的關聯性。“無人探月能為載人登月提供許多資料,盡管無人探月遠遠代替不了載人登月的技術需求,后者在規模、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大大超過前者,這意味著未來需要攻克更多技術難關。”他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要實現載人登月還需邁過“三道關”:第一是研發出重型運載火箭,能夠把人和登月艙送到月球﹔第二是解決人來往地月的生命保障、安全以及工作條件﹔第三是進行更多的地面條件建設,確保各項試驗都充分驗証。

  “這其中,重型運載火箭是最難的也是最迫切的,我們仍和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葉培建說。 (記者 姜瀟 白國龍 周文其)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