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火熱落地冷 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還有多遠?

2017年02月06日09:40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無人駕駛何時來到咱身邊

在眾多企業口中,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大踏步前進,但敢將無人駕駛真正商用落地的寥寥無幾。被視作下一個風口的無人駕駛,到底離咱們還有多遠?

短短的幾年時間,無人駕駛汽車,就從科學幻想,成為全球汽車與互聯網企業的新寵。

在不久前開幕的美國拉斯維加斯2017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大牌車企、互聯網技術公司,紛紛拿出了各自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成果。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雖然在眾多企業口中,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大踏步前進,但敢將無人駕駛真正商用落地的,僅有一向激進的特斯拉。那麼,被各大企業視作下一個風口的無人駕駛,到底離咱們還有多遠?

關鍵元件是競爭焦點

如今,全世界已有18個車廠和高科技企業表示他們要在2021年實現無人駕駛汽車,但是無人駕駛汽車走進人們的生活似乎並非那麼容易。

“無人車的技術還要幾年才能大規模的落地,各個國家和各個公司還在實驗階段,技術正在成熟的過程中。”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說。百度是全世界最早提出要在2021年實現量產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

王勁介紹,目前全世界有兩大無人車的技術流派。一個流派是用比較傳統的編程和規劃控制的技術,實際上大部分企業是依托此優勢來進入該領域的,他們對汽車的控制模塊更了解﹔另外一個流派是高科技企業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直接進入無人駕駛技術的路徑,這個路徑的挑戰比較大,但有可能在最終落地的時候更快、更早,其主要是依托今天的人工智能的大規模計算能力、大數據能力和不斷自我學習的能力來加速無人車的技術成熟。

這其中,像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與雷達融合的傳感器技術,安全性和成本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傳感器的成本非常高昂。”王勁說,百度用的激光雷達是64線的,2015年的時候,它的價格是10萬美金,2016年降到8萬美金,今年大概能降到6萬多。

百度已經投資了傳感器激光雷達最好的一個公司,他們承諾在2021年量產的時候,成本可以達到500美金一台。

政府需要立規矩

無人駕駛技術是系統的技術,不是一項技術就可以撐起來的。

“最近美國推廣一個指標可以衡量無人駕駛技術是不是成熟,據說Google的指標達到5000多項。我們通過衡量,發現大多數公司在這方面遠遠落后於這個指標。政府應該給我們一個更科學、更專業的引導。現在中國大多的無人汽車駕駛公司都在非法測試。”格靈深瞳的創始人趙勇說。

“幸運的是,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在這方面的意願上是非常強烈的。2016年,至少有五六個地方政府,開辟出專門的試點,制定出專門的路段,引導無人駕駛這項技術往前發展。”趙勇說。

目前,美國已經推出了促進無人車技術落地的框架性政策,密歇根州在上個月剛出台了新的法規,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沒有駕駛員坐在方向盤后面的時候直接可以上路測試,這是全世界首個無人駕駛法規。

“我們也很期待中國的政府能夠出台新的法律法規,能夠支持無人駕駛汽車,成為全世界的領跑者。”王勁說。

“自由”的國人難預判

無人車技術中國和美國到底有什麼區別,在滴滴出行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張博看來,最主要的區別有兩個。

“首先,中國車和行人普遍不遵守交通規則,很難根據當前的位置預測行人三秒以后會到什麼位置,這是與美國不一樣的方面﹔其次,中國車與車的距離,行人與行人之間的距離更近,這會使在中國推進無人駕駛技術遠遠難於美國。”張博說。

因為中國人的交通習慣和美國不一樣,無人駕駛汽車落地會變得更有挑戰、更復雜。

但在王勁看來,這說明對無人駕駛安全的技術需求也更大,會驅動這項技術更早、更快地落地。

“比如說在紅燈前有綠色氣球怎麼辦,怎麼解決?無人車技術就能解決,百度的無人車技術是依賴高精地圖,高精地圖在靜態的車裡就已知道哪個是紅燈,哪個是綠燈,知道哪個亮就可以行駛了。”王勁說。

“自動駕駛出現的目的是因為人類有局限,現在的交通事故90%都是人造成的。自動駕駛的初衷,就是擴展人的感知能力,能夠快速判斷、綜合判斷,比人有更好的執行力。”清華大學智能網聯車輛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強認為。

“但是,要完全百分之百地用人工智能做到自動駕駛還有許多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李克強說,這就需要解決社會問題、教育問題,還有法規問題等等。但是,歸根結底,他認為,還是要回歸到技術本身。

中國特色將成優勢

雖然,無人駕駛汽車落地有百般困難,但在曾是寶馬(中國)負責人的戴雷看來,中國有其獨特的優勢。

“中國的消費者對新技術有非常開放的心態,非常感興趣,也非常願意接受。這個情況跟歐洲是不一樣的。我是德國人,德國的很多消費者一聽自動駕駛就覺得是不好的事情,是影響自由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大家對新技術的看法是非常開放的。”戴雷說。

在戴雷看來,中國政府已意識到自動駕駛是非常好的技術。現在關鍵的因素就是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因為自動駕駛的突破,首先是技術突破,技術是需要數據的,數據是需要在路上進行測試的,國內已有幾個地方開始了路上的無人駕駛技術測試。

2016年公布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李克強是其中編寫專家組的組長。“中國的智能汽車的發展跟國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也有很大的機遇。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我們的整體技術規劃和起步的時間比較晚﹔其次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專項技術,特別是傳統的需要集成的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控制器技術,針對實用化的系統應用的集成技術和它的實驗評價技術,以及標准、實驗規范等等,在這些方面我們還存在著差距。”他說。

“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和機遇的。智能網聯也好、智能汽車也好,這是便捷的技術,在國外也是剛剛興起的技術。此外,它是強調本地化的技術。國外比較好的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是不適用的,智能網聯汽車要本地化,需要重新架構,我們會有非常大的優勢。”李克強說。

(責編:趙鵬(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