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裡的這些習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嗎?

2017年01月28日11:5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你知道正月的“正”字為何讀“征”字音嗎?

正月的“正”字,本應該讀作“改正”的“正”字音,但人們卻一直把它讀作“長征”的“征”字音,這是為什麼呢?據《新華網》介紹,之所以“正“讀”征“字音,是因為秦始皇姓贏名政,“政”與“正”同音,讀時犯了他的忌諱,於是把正月的“正”改讀“征”字音。

是誰規定了現在的“新年之始”呢?

正月為中國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介紹,在中國古代新年的始月有時是隨著朝代的更換而變化的。在漢朝以前,每換一個朝代,往往就會改一次月份的次序,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恢復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並一直沿用至今。

正月都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正月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月,在這個月裡還形成了許多有意思的習俗和禁忌。比如“正月裡不剃頭、不買鞋、不看病、不動針線”等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舊時正月初一到初五都有哪些傳統的習俗和禁忌:

初一

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它標志農歷“舊年”的結束和“新年”的開始 。這一天人們以守歲、拜年、貼畫雞、放鞭炮的方式表達著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在慶賀新年的同時也民間也一直流傳著一些禁忌,比如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詳情】

初二

正月初二,按照傳統的習俗,這一天是出嫁的女兒回門、姑爺給岳父岳母拜年的“法定日子”。這一習俗被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北方人們會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一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以此祈望今年能發大財。【詳情】

初三

正月初三為“小年朝”。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為避免擾亂“鼠輩”,人們會早早熄燈就寢,並在家中各處撒些米粒、糕餅,意為與“老鼠分錢”﹔同時這一天又為谷子生日,所以也有忌食米飯的習俗。

正月初三也被稱為“赤狗日”,俗傳赤狗是“熛怒之神”,會帶來不吉,因此將初三視為凶日,此日大家不外出拜年也不在家宴客。【詳情】

初四

正月初四,這一天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折羅(剩飯合在一起的大雜燴),還會打掃室內,把垃圾堆到一處准備 “扔窮”。

年初四,又稱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這天人們會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焚香禮拜﹔舊時的商家從初一到初四閉門歇業,初五開市,為圖吉利,一般會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詳情】

初五

正月初五,又稱破五。這一天人們一大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扔掉前幾天積攢的垃圾意為“送窮”﹔民間一直將正月初五視為“財神生日”,為求利市,商家會選在這一日開市貿易﹔初一到初五禁忌較多,過了此日很多禁忌都可破除,所以人們會在初五吃餃子慶賀。【詳情】

或許舊時的這些風俗和禁忌並不科學,有些說法甚至帶有迷信色彩。但這背后卻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願望。所以大家在歡度佳節之時,不妨按照這些做一做,這既延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實習生郗若楠)

(責編:郗若楠(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