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大自然:這些動物你肯定沒見過

2017年01月19日09:01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神奇動物新成員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生物界還有著豐富的寶藏等著我們去開掘。盡管人類已知的生物種類已經浩如煙海,但其實我們並不像自己想象得那麼了解我們地球上的鄰居,最近又有一些令人大跌眼鏡的新成員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孔雀蜘蛛

 

它們毛茸茸的,它們色彩繽紛,它們好像是天生的跳舞家,它們就是孔雀蜘蛛。這些小家伙們可謂“從嬌小的身軀中散發出巨人般的魅力”。鮮艷的色彩和求愛時華麗的“舞步”是它們最大的特征。

孔雀蜘蛛屬於跳蛛科孔雀跳舞屬,就在去年,科學家們在澳大利亞西部和南部發現了這一屬的7個新物種,至此,孔雀蜘蛛屬的大家庭已經有了48名成員。

孔雀蜘蛛的體型非常小,隻有4毫米到5毫米,其中,雌性蜘蛛比雄性蜘蛛大。不過,就是這樣小的身軀,也能靠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吸引人們的注意。如果說雌性孔雀蜘蛛走的是低調“棕色斑點風”的話,那麼雄性蜘蛛就是“個性張揚派”了,甚至可以用花裡胡哨來形容。正是這種乍眼的風格,讓生物學家們不禁給2015年發現的一名新成員起了個異想天開的外號——“閃閃鬆餅”。這些鮮艷的顏色和條紋都集中在雄性蜘蛛的腹部,當雄性孔雀蜘蛛求偶時,會抬起它們美麗的肚子,並不停地左右擺動,像極了孔雀求偶時的表現,這也是孔雀蜘蛛名字的由來。

這次發現的其中一個新品種——Maratus bubo,雄性蜘蛛腹部的圖案特別吸引人的眼球,醒目的紅色和藍色條紋很像一張貓頭鷹的臉,於是這次研究的作者之一大衛·希爾將這個新品種命名為“bubo”,這也是英語中一種角?的品種。而另外一個新品種的孔雀蜘蛛——Maratus tessellatus,雖然沒有像它其他親戚一樣的鮮艷外表,但是它在跳求偶舞時炫目的“步法”令人大開眼界。

葉狀螽斯

它們郎才女貌,一個是粉紅女郎,一個是綠林好漢﹔它們是自然界的偽裝高手,即便穿梭在你眼皮下,也很難被發現。它們就是來自馬來西亞婆羅州北部的新物種——葉狀螽(zh?ng)斯。

要知道,葉狀螽斯可是僅憑一張“靚照”就在昆虫大家族中獲得了一席之地。2013年,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學家喬治·貝拉羅尼初次見到了照片中這隻類似於蚱蜢的、顏色格外鮮艷的、聞所未聞的昆虫。他隨后將這些照片寄給了專門研究亞洲螽斯的專家思格弗裡德·因格裡施。貝拉羅尼說,“隻靠看照片就認定新物種並不是個好主意,科學家們通常需要依靠微觀特征來辨別物種。”但是這一次,這名螽斯專家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將這種昆虫歸為了一個新物種Eulophophyllum kirki。之所以因格裡施能這麼干脆地做出判斷,是因為葉狀螽斯翅膀上如同葉脈般的紋理清晰可見,而且不同於任何一個其他的已知物種。

雄性的葉狀螽斯在森林中很低調,統一身披一水兒綠,相比之下,雌性的螽斯則是醒目又靚麗,一身紅或一身粉。不僅如此,這個新物種有著足以亂真的偽裝才能——不僅外表乍一看上去就是一片葉子,就連葉片上的葉脈和枝條這樣的細節都一點不差地還原出來了。

紅土窄嘴蛙

它隻有你的大拇指指甲蓋般大小,叫起來像蟋蟀一樣,單憑這些描述,可能很少有人將它與“青蛙”聯系起來。就在去年,研究人員宣布,在印度西南部的平原上發現了這個新的蛙類,它的個頭是如此之小,讓人不禁猜測或許這就是它長久以來避開科學家們視線的原因。

這個新物種名為“紅土窄嘴蛙”,雄性成年蛙的個頭約有16.6毫米,雌性成年蛙要稍大幾毫米。之所以名字裡帶有“紅土”,其實和它的棲息地有關。科學家是在印度卡納塔克邦沿海城鎮——麥利普附近找到它的,那裡屬於岩石地貌,到處都是風化的、富含鐵的紅土。

盡管紅土窄嘴蛙的外觀與印度其他小型蛙類(例如小雨蛙)相比十分類似,但是基因分析証實這是一個未知的物種。而讓人不禁感嘆的是,與近年來在印度發現的其他兩棲新物種不同,紅土窄嘴蛙並不是棲息於保護區或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而是把家安在了“不宜居住”的地方。研究人員稱,紅土窄嘴蛙的“老家”受到了人類採石、傾倒垃圾和過度放牧等行為的嚴重影響。但是,盡管連當地政府都將該地定義為“廢墟”,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之豐富卻令人難以置信。

獨立研究員拉米特·希格納爾和他的同事在這片土地上發現了紅土窄嘴蛙,不過,這個靈活的小家伙讓他們耗費了不少時間才有機會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識別。在其他研究人員的幫助下,希格納爾最終通過DNA及蛙的身體特征,認定這是一個新物種。

紅寶石海龍

它是海洋中的“寶石”,它也是家族中150年來終於迎來的新成員,它可是名副其實的“神龍見首不見尾”,讓有幸目睹其身姿的科學家都欣喜若狂。就在日前,研究人員發布了在西澳大利亞南部海岸發現的新海洋物種——紅寶石海龍。

紅寶石海龍是一種海洋魚類,屬於海龍科,是海馬的親戚,棲息於西澳大利亞海岸,科學家在2015年首次確定了該物種。紅寶石海龍的獨特之處在於,此前從未有人在野生環境中發現過它,其僅有的樣本還是2007年被海水沖到岸邊的,約有23.5厘米長。去年4月,來自美國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及西澳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一次為期5天的探險中,首次在西澳大利亞洛切切群島拍攝到了這個神奇的物種,並得以進一步了解它。

紅寶石海龍不同於其他海龍物種——例如草海龍和葉海龍。它沒有華麗的葉狀附屬物,在此之前,這一體態特征被認為是所有海龍的特點。此外,它還有像海馬一樣卷曲的尾巴,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結構可能有助於紅寶石海龍在水流洶涌的水域能夠抓住東西。與其他家族成員相比,紅寶石海龍生活在更深的水域,研究人員在超過50米深的海域拍攝到了它的身影。這一新發現發表在了1月12日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記錄》期刊上。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