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都去哪了?說說垃圾填埋的那些事兒

2017年01月18日10:5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在所有垃圾處理方式中,垃圾填埋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垃圾處理的最終程序。無論採用何種方式、流程處理垃圾,填埋都被作為最終處理手段。

填埋是垃圾的最終處理手段

垃圾可以用填埋、焚燒、堆肥等方法處理,之所以說填埋是垃圾的最終處理手段,是因為焚燒、堆肥兩種方式並不能處理掉所有的垃圾。例如:被焚燒的垃圾中可能包含無法燃燒的成分,如少量玻璃、金屬,最終會產生灰渣﹔堆肥這種方式僅可以用來處理能被生物分解的有機物,骨骼等難以分解的部分也會形成殘渣﹔另外還有很多垃圾本身就不可燃也難以被生物分解,如建筑垃圾。以上這些廢物,最終都要用填埋來解決。

自然衰減型填埋會對環境及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自然衰減型填埋是垃圾填埋的方式之一,因為不設防滲襯層和滲濾液收集管道系統,會對地下水造成極大污染。中科院通過監測北京垃圾填埋場得出結論:垃圾填埋場滲漏會污染地下水,導致水的硬度及氨氮、硝氮、鉻和汞等元素含量超標,最終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例如:氮污染可以導致缺鐵性血紅蛋白症、嬰兒畸形和癌症。因其會對環境及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自然衰減型填埋已逐漸不再被採用。

封閉型填埋為目前通行的填埋方式

垃圾填埋並不是簡單的填埋固體垃圾,而是需要用一整套復雜的系統來綜合處理,因此封閉型填埋已成為目前通行的填埋方式。根據《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場應包括下列主要設施:防滲襯層系統、滲濾液導排系統、滲濾液處理設施、雨污分流系統、地下水導排系統、地下水檢測設施、填埋氣體導排系統、覆蓋和封場系統。生活垃圾填埋場通過設置防滲襯層滲漏檢測系統,以保証能及時發現在防滲襯層發生滲濾液滲漏,並採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

新技術在垃圾填埋場中的應用

據《中國環境報》報道,在垃圾滲濾液處理方面,除了傳統污水處理工藝外,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許多新技術、新工藝也被用於滲濾液處理,如膜生化反應器、納濾和樹脂吸附等工藝。這些新工藝構成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即MBR+NF組合技術)。與傳統的生化水處理技術相比,這種新技術具有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設備緊湊、佔地面積小、易實現自動控制、運行管理簡單等特點。

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高安屯衛生填埋場。(侯少卿/新京報)

隨著技術發展,填埋垃圾對大氣會造成污染的問題也在逐步改善。封閉型填埋場在垃圾頂部實行全場膜覆蓋,防止填埋垃圾過程中產生的氣體直接進入大氣。同時填埋場還設置了抽氣系統,將產生的氣體處理后再排放。廢氣中的甲烷還可被用於發電,這在很多填埋場已經成為現實。(王懂)

本文由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李玉成教授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孫奕菲、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