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任務圖(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了兩項探測任務“露西(Lucy)”和“賽姬(Psyche)”,這兩項任務從5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探測器預計分別於2021年10月和2023年10月發射升空,前往遙遠而神秘的小行星,有望為科學家們提供與太陽系早期(不超過太陽誕生1000萬年)演化和發展有關的線索。
研究人員解釋稱,“露西”將觀察來自遙遠的太陽系的原始殘余﹔而“賽姬”則會直接觀測一顆行星體的內部,這些信息將幫助我們理解太陽系及其行星家族如何形成並成為生命繁衍生息之地,它們的未來會如何。
“露西”將前往特洛伊小行星
無人探測器“露西”以1974年科學家們在埃塞俄比亞發現的距今300萬年的人類祖先化石命名,預計於2021年10月發射,將對木星的特洛伊(Trojan)小行星群進行深入研究。這些小行星被認為是太陽系的早期遺跡。
“露西”預計在2025年抵達首個目的地——小行星帶,隨后於2027年至2033年,拜訪特洛伊群的6顆小行星。
這些小行星之所以讓科學家們著迷不已,是因為其受木星引力吸引,與木星共用同一軌道,這個軌道繞太陽的公轉周期約為12年。與人們想象的不一樣,特洛伊小行星群分為兩個“陣營”,分別位於木星軌道前方(L4)和后方(L5)60度的位置上。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小行星很早之前就已形成,或許遠離它們目前的軌道,我們對這些小行星知之甚少,它們可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彗星,甚至可能是來自柯伊柏帶的天體。
“露西”任務主要負責人、美國西南研究院的哈羅德·利維森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是一個獨特的機會,因為特洛伊小行星群是形成外行星原初物質的殘余物,保留著解讀太陽系歷史的重要線索,‘露西’就像以它命名的人類化石一樣,將改變我們對自身起源的理解。”
NASA行星科學負責人吉姆·格林說:“迄今我們已經拜訪了類地行星、氣態巨行星以及很多圍繞太陽旋轉的其他天體,新探測任務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歷程。”
“賽姬”將前往小行星16 Psyche
“賽姬”的心儀對象則是直徑為130英裡的金屬小行星16 Psyche,它位於“露西”抵達的首個目的地——小行星帶,與太陽的距離是我們與太陽距離的3倍。
16 Psyche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像大多數由岩石或冰組成的小行星,它主要由金屬鐵和鎳組成,與地球的核心類似。科學家們懷疑,16 Psyche曾經是一個與火星一般大的早期行星裸露的核心,由於數十億年前的猛烈碰撞,導致其失去了岩石外層。
“賽姬”項目主要負責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和太空探索分校主任林迪-埃爾金斯-坦頓說:“這是探索一種新型天體的絕佳機會。16 Psyche是太陽系內唯一已知的此類天體,這也是人類拜訪一個核心的唯一方式,我們將獲得其內部的相關信息。”
“賽姬”無人探測器將於2023年10月發射,2025年飛掠火星,2030年到達16 Psyche。
此外,NASA也在密切關注離地球很近的小行星,並在同一時間宣布繼續資助近地天體望遠鏡(NEOCam)項目,於2010年啟動的NEOCam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尋找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
期待“發現項目”帶來更多驚喜
“露西”和“賽姬”是NASA“發現項目”的12個任務之一,該項目主要囊括一些小型項目,此前,“發現項目”已經發射了數個探測器,分別對火星、星塵、彗星、月球、水星、太陽風及其他小行星進行深入研究﹔致力於在太陽系外搜尋宜居行星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也是該項目的一部分。
此外,NASA於2016年9月11日發射的太空探測器“奧西裡斯-REx(OSIRIS-Rex)”也是“發現項目”的一部分,這一項目的主要目標是追蹤一顆名為“貝努”的小行星,並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探測器預計於2018年到達“貝努”,並於2023年將樣本帶回地球。
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會長托馬斯·祖布琛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現項目’的核心宗旨是前往人類未曾到過的地方,希望借此獲得重大科學突破。”(記者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