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重拾月球由多次撞擊形成假說

2017年01月11日15:51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研究重拾月球由多次撞擊形成假說

  新華社倫敦1月10日電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盡管有了長足進步,但大量謎團仍困擾科學界,比如地球邊上的月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月球起源的假說有多種,其中一個主流觀點認為,它形成於一次地球與一個火星般大小的天體撞擊所產生的碎片。

  但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發表報告說,月球可能是由一系列撞擊形成的,而非一次巨大的碰撞。這解釋了月球為什麼看起來主要由類似地球的物質組成,而不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物質的混合體。

  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學者領銜的團隊,利用數據模型模擬了眾多體積並不屬於巨型級別的較大行星撞擊原始地球的狀況。這一模擬過程中,撞擊產生了碎屑盤,其中許多都主要由地球物質而非撞擊天體物質組成。每次撞擊后,碎屑盤會吸積成一顆小衛星。

  研究人員認為,地球可能曾經有許多衛星,地球受撞擊形成一個衛星時,可能另一個衛星已經存在。地球的潮汐力會將衛星“向外推”,不同衛星之間的引力作用又讓它們改變軌道、撞擊甚至聚合。大約要20次能形成衛星的撞擊,才會最終“組裝”成一個月球。月球的成長可能耗時數百萬年,而非地質學意義上的一瞬間。

  事實上,類似的觀點此前就有人提出過,但新研究給出了一個更具體的解釋。在配發的新聞與評論文章中,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學者加雷思·柯林斯說,這項研究“復興了”迄今為止被大多數人摒棄的一種假說,即一系列較小且更為頻繁的撞擊、而非一次巨大碰撞形成了月球。 (記者 張家偉)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