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越胖越不愛動?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這可能是因為肥胖改變了大腦,降低了肥胖人士的運動興趣。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學術刊物《細胞-代謝》上報告說,將一些小鼠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吃高脂肪含量食物而成為“肥胖組”,另一組為進行正常喂食的對照組。18個星期后,肥胖組小鼠的體重與對照組小鼠相比幾乎翻倍,且肥胖小鼠移動的距離則隻有對照組的70B%左右。
進一步分析顯示,肥胖小鼠大腦裡一種名為D2R的受體功能受損,而這種受體在神經系統傳遞運動信號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研究人員認為這就是肥胖讓小鼠不愛運動的原因。
為驗証這個機制,研究人員還做了兩項實驗。一方面,對於體重正常的小鼠,人為使其大腦中D2R受體的功能受損,結果這些小鼠果然也變得不愛運動了﹔另一方面,對於那些D2R受體功能已經受損的肥胖小鼠,想辦法用其他物質代替D2R受體傳遞信號的功能,結果這些肥胖小鼠的運動程度又顯著上升了。
食物引起的肥胖能導致D2R受體的功能受損,那麼反過來,D2R受損是否會導致小鼠更容易發胖呢?研究人員也對此也進行了研究分析。他們先破壞正常小鼠的D2R受體,然后給這些小鼠和正常小鼠都喂食高脂肪食物。結果顯示,D2R受體受損的小鼠雖然變得不愛運動,但在進食高脂肪食物后所攝入和消耗的能量和正常小鼠沒有明顯差異,兩組小鼠體重的增長曲線沒有顯著差異。研究人員因此認為,肥胖是導致不愛動的原因,而不愛動並不一定就會導致肥胖。
研究人員說,對於肥胖與運動之間的因果關系,還需要更多研究。但無論如何,此前已有大量研究顯示,肥胖會帶來多方面問題,而運動有很多健康好處,所以人們還是要盡量多動,避免長胖。(記者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