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年一修”的《辭海》你知道多少?

2017年01月06日15:42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十年一修 《辭海》大成

《辭海》第六版典藏本。(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1936年,第一版《辭海》在上海出版。80年裡經歷多次修訂,目前已出至第六版。《辭海》自第三版起,十年一修,歷次修訂均逢共和國的“大慶之年”,第七版《辭海》的編纂工作已於2015年啟動,計劃在2019年8月共和國七十周年大慶之前出版。在《辭海》基礎上編纂的《大辭海》也於去年底出齊全部38卷5000余萬字,填補了我國特大型綜合性辭典的空白。

《辭海》被譽為“歷史和時代的檔案館、大事記和裡程碑”,是一代代學人學術薪火相傳,也是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的結晶。修訂版《辭海》累計發行量超過630萬套,各分冊累計發行量高達2000萬冊。《辭海》影響了數代讀者,收獲了無數榮譽。共和國的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辭海》的編纂出版工作,這在中國出版史也是少見的。

《大辭海》是以《辭海》為基礎的原創性文化精品工程,是比《辭海》篇幅更大、內容更為廣泛、讀者定位更高的特大型綜合性辭典。項目醞釀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9年該項目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正式立項,2002年啟動,先后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並於2007年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資助,2009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大辭海》的主編、副主編仍由《辭海》的主編、副主編擔任,各卷的編纂工作由分科主編主持。自《大辭海》項目啟動之始,由夏征農同志擔任主編﹔夏征農同志去世后,2008年,陳至立同志接任《大辭海》主編,主持《大辭海》的編纂出版工作。承擔《大辭海》項目的有全國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2000余名作者,最終於2015年項目整體完成,歷時17年。

《大辭海》第一期工程有38卷42冊,共收錄詞目28萬條,5000萬字,圖片8000余幅。學科涵蓋了自然科學、人文社科等領域,不僅充分反映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的歷史、現狀和知識,同時還介紹世界各國的知識和信息,展現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新面貌。從而,與《辭海》1999年版、2009年版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審稿專家對詞條審核工作十分重視,不僅仔細審讀釋文,逐字逐句進行修改,還對詞條的名稱、定義、內容、詞目的增刪改動等提出具體意見,並主動提供最新的資料和數據。如國務院南水北調建委會辦公室徐子愷教授在審核“南水北調工程”條目時,不但對釋文作了認真修改,補充最新數據,還寄來十分清晰的南水北調最新彩色線路圖。

《辭海》需要跟隨時代的進步而增新、補缺、改錯。數字化時代,像《辭海》這樣的大部頭怎麼辦?《辭海》編纂處主任、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秦志華透露,《大辭海》、《辭海》的數字化開發正在同步建設中,《辭海》第一版到第六版內容已全面完成數字化升級,數據庫已建設完成,等待驗收。《大辭海》在線數據庫也已建成,並於2016年12月29日“《大辭海》出版暨《辭海》出版80周年”座談會舉辦當天推出內部測試版。據介紹,《大辭海》在線數據庫收錄《大辭海》38卷的全部內容,通過結構化的存儲管理,不僅實現詞條分卷分類展示、詞條檢索與全文檢索等多種瀏覽、檢索方式,還提供PDF文件溯源、詞條收藏、分享和糾錯反饋等功能。稍后推出的移動端《大辭海》APP,使用更為便捷。

上海辭書出版社副總編輯童力軍日前撰文介紹過《辭海》的出版歷史:“縱觀百年編纂出版史,可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辭海》品牌的開創,參與其事的是以舒新城為代表的第一代辭海人,包括陸費逵、沈頤、徐元誥、張相等。陸費逵曾先后聘請沈頤、徐元誥、張相等任《辭海》主編,但是因各種原因,一直進展不大,直到陸先生經五年七次邀請,最終在1928年請來舒新城出任主編后,《辭海》編纂才走向正軌,於1936年出版第一版。它取《辭源》之所長而又有所創造,在我國辭書出版史上樹立了一個裡程碑。書一出版就非常受歡迎,據說四個版本銷售了上百萬套。舒新城的另一大貢獻是在1957年,向毛澤東主席建議修訂《辭海》。第二階段是不斷修訂,使《辭海》成為百年品牌。這是由以夏征農主編為代表的第二、第三代辭海人完成的,包括第二任主編陳望道,還有巢峰等很多老前輩都參與了這項工作。第二階段有兩大貢獻,一是確立了十年一修訂的制度,這為《辭海》成為百年品牌奠定了制度保証﹔二是變閉門編纂為開門編纂,吸納全國各學科精英參與編纂《辭海》。”現在《辭海》編纂正步入第三階段:《辭海》+互聯網。未來的《辭海》將更有聲、有色、有形。 (李崢嶸)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