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1月3日電 中國研究人員3日說,對全國婦幼衛生年報數據的分析顯示,35%的中國孕婦實施剖宮產,這一比率略高於美國,明顯低於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但不同省份、區縣的剖宮產率差異顯著,剖宮產術不足與應用超醫學需求兩種問題並存。
“這項研究應該說是迄今有關中國剖宮產現狀最為全面系統的研究,納入分析的總出生規模近1億,”負責這一課題的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建蒙對新華社記者說。他認為,有關數據摘掉了中國剖宮產率世界第一的“帽子”,對宏觀把握中國剖宮產的現狀有重要意義。
劉建蒙也是全國婦幼衛生年報辦公室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生育健康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志》上。
劉建蒙說,剖宮產術過度使用不僅是醫學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中國出生人口基數大,地域廣闊、發展不平衡、區域間婦幼健康服務能力不均衡,全國剖宮產平均水平究竟怎樣、省市縣間差異如何、近幾年有無變化,這些問題均缺乏權威性的研究數據。
為此,研究人員主要分析了中國全國婦幼衛生年報數據,並從“中國數據在線”數據庫獲得了各區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從全國、省(直轄市、自治區)、區縣3個層次描述了2008年至2014年間剖宮產率的變化情況。結果顯示,2014年全國剖宮產率為34.9%。
劉建蒙說,這一比例“從全球來講處於偏高水平”,高於非洲、歐洲尤其是北歐和鄰國日本,略高於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同年為32.2%)﹔低於中、南美洲國家,尤其是巴西(56%),略低於鄰國韓國。
總體來看,2008年到2014年間,中國剖宮產率年均升高1個百分點,但不同區縣剖宮產率變化趨勢迥異。2008年剖宮產率較低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在7年間的剖宮產率呈穩步上升趨勢,這與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強基層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農村地區住院分娩服務可及性等舉措相吻合﹔2008年剖宮產率處於高位的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剖宮產率呈下降趨勢,這與國家及地方系列降剖舉措相吻合﹔中國特大城市剖宮產率下降趨勢尤為明顯,且剖宮產率的下降並未引起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率升高。
此外,有研究顯示,就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而言,剖宮產率低於20%提示可能不能滿足醫學需求,但2014年中國仍有500多個區縣剖宮產率低於20%這一保障母嬰生命安全的紅線。另一方面,中國有近800個區縣高於50%這一明顯超出醫學需求的黃線。
劉建蒙說,“我國剖宮產術不足與應用超醫學需求兩者並存的現象,提示國家宜制定差異化政策”,一方面繼續控制剖宮產率高位地區過度的非醫學必要的剖宮產,另一方面持續提升剖宮產率低位地區的產科服務能力和服務的可及性,優化資源配置、縮小剖宮產率差異、改善母嬰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2009年世界衛生統計》顯示,2000年至2008年全世界剖宮產率最高的3個國家是多米尼加、巴西和中國,比率分別是41.9%、41.3%和40.9%。其中,中國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間的剖宮產率高達46%,居世界首位,中國自此戴上了高剖宮產率的帽子。 (記者 林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