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用上公共充電樁,你需要下載好幾個充電樁APP﹔好不容易找到充電樁,結果樁是壞的,或者就是個擺設還沒投入使用﹔打幾次報修電話,幾個月后樁還是壞的﹔多數公共充電樁不能充電,隻能充數,多數充電樁變成了“僵尸”樁﹔有的樁即使能充電,但充電卡又不兼容……這正是目前國內公共充電樁使用現狀。
“大家心裡都清楚,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肯定是不高的。”在日前由第一電動網主辦的“重新定義汽車·聚變未來”第7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其充電樁APP產品總監黃山表示,在充換電樁“圈地運動”之后,如何提高充電樁的使用率及運營情況才是最重要的。
充電樁使用率太低
前不久,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以北京市場,做了關於充電樁使用率的市場調查。調查顯示,通過車輛使用需求、充電樁的服務能力綜合計算,24小時運營商充電樁利用率僅10%。也就是說一天中,充電樁工作時間可能不到3個小時。其實,這份取樣調查的數據與充電聯盟發布的全國充電樁使用率一致。截至9月,我國公共充電樁數量約達到102375個,實際使用率隻有10%。
由於壞樁、“僵尸”樁、位置偏僻、支付方式不兼容等原因,造成找樁難、充電難、一車多卡、一車多APP的困境。公共充電樁使用率堪憂的局面,既影響了消費者使用公共充電樁的便利性,同時又很難讓運營企業實現盈利。
壞樁、“僵尸”樁亟需破解
充電樁在“圈地運動”之后,如何提升使用率?壞樁、“僵尸”樁又該怎麼解決呢?
智電互動集團董事長龐義成建議,要改變充電互不兼容的問題,電動汽車、充電樁、運營商三方要實現互聯互通。而互聯互通主要包括:樁跟車之間能非常順暢地匹配連接﹔充電樁運營商之間要互聯互通﹔信息與數據的無縫對接。同時,其充電樁APP產品總監黃山建議:首先,補貼層面上,國家能否從建樁端轉移到運營端,即根據充電樁具體使用情況來發放國家補貼﹔其次要規范用電價格,以及運營商用電報裝等給予的支持﹔其三,每個城市或運營商做統一的充電路政指示牌,方便找樁。
此外,還有專家建議,要改變充電樁成“充數樁”的現狀,必須推動充電標准貫徹執行,同時強化行業監督管理,形成新能源汽車及基礎設施協同發展體系,提高充電市場服務能力。(許愛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