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我國科學傳播的權威經典活動

典贊·2016科普中國活動在京舉行

2016年12月30日21:3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典贊·2016科普中國活動現場(北京科技報供圖)
典贊·2016科普中國活動現場(北京科技報供圖)

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作為中國科學傳播界的一項年度盛事,典贊·2016科普中國現場活動今日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一號演播廳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協主辦,北京市科協承辦,人民網、北京科技報社、科學普及出版社、新華網、光明網、騰訊網、百度和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協辦。活動現場公布了2016年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十大網絡科普作品和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刷屏手機

即將過去的2016年注定要在中國科學傳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現場公布的十大科學傳播事件中,有的引發了媒體的廣泛報道和科學家的權威解讀。例如,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后,專家和媒體利用電視、網絡等及時科普了相關科學知識,讓引力波知識一次次刷屏。

在這一年裡,從科技界“三會聚首”到國家明確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奮斗目標,科學普及被放在了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2016年也可以說是中國航天年,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對接、長征五號火箭和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已經邁出由航天大國轉為航天強國的關鍵一步。資深航天院士和科普新晉網紅也不失時機地抓住了航天熱點事件,及時科普航天知識,掀起了“全民航天”熱潮。

同時被評為十大科學傳播事件的還有:“阿爾法狗”橫掃李世石,人工智能話題迅速升溫﹔超百位諾獎得主聯署公開信,呼吁停止反對轉基因技術﹔中國FAST睜開“天眼”﹔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超強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氣象部門多渠道發出科學聲音。

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提升公眾謠言辨別能力

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空腹不能喝牛奶?個兒大的草莓打了激素?2016年,你被這些打著科學旗號的流言欺騙了嗎?

入選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的都是與公眾日常生活及社會熱點問題息息相關、易被公眾廣泛傳播且違背科學性的流言,相關媒體和權威專家及時有效地對流言進行了辟謠,得出了科學權威的結論,並廣泛傳播。

除上述提及的三個流言,“方便面32小時不能消化?”、“綠色背景能保護視力?”、“喝蘇打水能預防癌症?”、“聖女果、紫薯、彩椒都是轉基因食品?”、“吃素有利於身體健康?”、“血栓抽吸裝置問世,心臟支架被淘汰?”以及“X射線安檢儀對人體有很大傷害?”也入選了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十大網絡科普作品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通常來說,大眾對GPS全球定位系統有所了解,但對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系統卻相當陌生。但看了中科院80后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的網絡科普作品《來自星星的燈塔》后,一定會對北斗系統有初步了解。

此外,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在《加油!向未來》中用口香糖打開青椰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撒貝寧又圈粉無數。

2016年十大網絡科普作品內容獨特,形式新穎,制作一流,具有較高的創新性﹔有的作品生動流暢,通俗易懂。這些深受網友喜愛的網絡科普作品對於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公眾科學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示范傳播之道

你聽過中科院物理所“四大名嘴”之一——曹則賢的講座嗎?你被科普網紅鄭永春的文章刷屏了嗎?你參觀過民營企業家秦瑞強自費創辦的河北正定科技館嗎?

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在工作之余,積極對公眾進行科普傳播。有的科學傳播人物創新科學傳播形式,利用新媒體等形式普及科學知識﹔有的科學傳播人物傳播的內容貼近生活,在科學權威的同時通俗易懂﹔有的科學傳播人物被社會媒體普遍關注,傳播渠道和覆蓋人群廣泛,影響力較高。

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分別授予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鄭永春、正定科技館館長秦瑞強、“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中學科技教師陳耀、天壇醫院繆中榮、科幻作家葉永烈和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木胡牙提。

今年科學傳播人物頒獎環節還設立了一個特殊獎項,由於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David G.Evans教授(戴偉教授)對中國的科學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特授予他“科普中國特別貢獻者”的榮譽稱號。

打造我國科學傳播的權威經典活動

“典贊·2016科普中國”活動從8月開始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本年度具有影響力和科學傳播元素的事件、人物、流言和科普作品。申報期間,全國各學會,省級、副省級城市科協,全民科學素質綱要辦公室成員單位,主流媒體,科研院校,社會科普機構等100多家單位積極推薦,共征集到推薦材料近400份。在由40多位專家評選,並參考了網友的投票后,最終確定了2016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和十大網絡科普作品。

通過盤點年度科學傳播中影響深遠的典型,“典贊·2016科普中國”旨在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融匯科學傳播業界智慧,彰顯科普中國品牌文化,以打造我國科學傳播的權威經典活動。(實習生方正)

點擊進入專題報道

(責編:方正(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