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到指甲刮黑板的聲音都難以忍受,甚至哪怕僅僅想到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為什麼耳朵對這個聲音這麼敏感呢?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可能與耳廓的形狀有關。
德國麥科米迪亞大學應用科學專業的教授邁克·奧勒表示,我們對刺耳的聲音做出的不良反應一部分是生理的,一部分是心理的。人體耳道的形狀在進化過程中會趨於對一些重要信息進行效果放大,比如求救的聲音。而指甲劃黑板的聲音頻率被証明和嬰兒的啼哭,甚至是我們祖先遇到危險時發出的尖叫聲頻率相近。而且,由於我們耳廓的形狀所致,這個區間內的聲音會被放大,聽起來特別刺耳。
實驗証明,耳朵最難以承受的聲音不是高頻的海豚音,也不是那些低音炮,而是處於2000赫茲到4000赫茲范圍內的聲音。日常生活中最難以忍受的聲音除了指甲劃黑板的聲音外,還有叉子在玻璃上的摩擦聲,粉筆摩擦黑板的聲音、刀子摩擦瓶子的聲音,而最讓耳朵舒服的聲音則有流水的聲音、打雷的聲音和嬰兒啼笑的聲音。
另外,從心理作用方面,奧勒教授研究發現,人們對發出聲音的來源認知也會影響對耳朵的判斷。一般來說,如果是樂器發出的聲音,耳朵會自動認為是在可適度范圍內的,而車子剎車、鳴笛、除草車的聲音,由於心理認知作用,則會被自動識別為噪音,顯得特別刺耳,難以接受。(記者 陳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