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貓最小棲息地:114.7平方公裡

2016年12月14日16:0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野生大熊貓最小棲息地:114.7平方公裡

野生大熊貓種群至少需要多大的面積,才能維持長期生存?《自然》雜志旗下網絡期刊《科學報告》8日刊發的論文《實測研究:大熊貓最小區域要求》認為,114.7平方公裡是最小區域。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戴強和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楊志鬆、研究員張澤鈞等人利用大熊貓分布位點(包括糞便和覓食蹤跡),計算出四川省五大山系野生大熊貓種群長期生存所需要的最小棲息地面積為114.7平方公裡。“這意味著生存在小於這個面積的大熊貓種群難以長期存活。”楊志鬆表示。

論文所有數據都來自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為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為375隻。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面積258萬公頃,潛在棲息地91萬公頃,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17個市(州)、49個縣(市、區)、196個鄉鎮。有大熊貓分布和棲息地分布的保護區數量增加到67處。

野生大熊貓種群原本分布在中國華南、華東大部以及緬甸和越南的北部地區。由於自然災害和人類活動增加,現有的野生大熊貓種群僅分布在青藏高原東側6個彼此分隔的山系內。

論文用有關大熊貓出沒的數據集(包括糞便、腳印和覓食蹤跡),計算了四川省5個山系野生大熊貓種群的最小區域﹔這5個地區的大熊貓佔野外大熊貓總數的74%以上。

“除了收集大熊貓糞便參數,還必須考慮坡度、溫度、植被等因子。因為野生大熊貓不僅對食物源挑剔,還對森林特別依賴。比如它食用的竹子是要長在森林下的,不然它就不會去食用。但又不是所有的森林大熊貓都樂意前往。這些因子,都要以參數的形式輸入到計算機中。”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戴強稱,他使用機器學習算法生成模型,從模型中便可得出哪些地方適合大熊貓棲息,對比棲息地大小與大熊貓族群的關系,進而分析出大熊貓棲息地的最小區域。最小區域面積是計算得來的,但還不能說“完全准確”。

從最近10年來看,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面積有所增加,但從大熊貓的繁衍和長期存活來看,棲息地的破碎化還是相當嚴重的。根據研究,中國的大、小相嶺山系,棲息地破碎化比較嚴重,“棲息地破碎化,會讓大熊貓種群隔離。”研究人員稱,隔離的小種群,必然會導致近親繁殖,最終導致遺傳衰退。“如果棲息地偏小,大熊貓的生存質量就會下降,也不利於種群保護。所以恢復大熊貓走廊是很有必要的。”(鐘合)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