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團隊正研究第三代育種方法發展雜交水稻

2016年12月14日10:24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袁隆平團隊正研究第三代育種方法發展雜交水稻

  新華社長沙12月14日電 袁隆平近日透露,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正在積極研究第三代育種方法。因為兼容前兩代的優勢,這意味著或將培育出更高產、優質、抗性更好的雜交水稻。

  第一代雜交水稻採用的是“三系法”,通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形成雜交一代。這種方法程序復雜,制種環節多、成本高,選到優良組合的幾率較低,也難以解決雜交水稻高產與優質間的矛盾。第二代育種法是“兩系法”,即利用不育系和恢復系雜交實現配組自由,選育優良品種的幾率大大高於三系法。目前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普遍採用第二代方法,已經選育出以畝產突破1000公斤、米質達到國家二級優質米標准的Y兩優900為代表的量質齊佳的品種。

  “但第二代育種法也有一定欠缺。”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介紹,兩系法育種易受溫度影響,制種風險較大。通常會對種子企業造成極大損失,如果鑒定不出來,還會給農民的生產帶來影響。

  袁隆平介紹,中國第三代雜交水稻是利用工程不育系作為遺傳工具,兼有“三系法”育性穩定和“兩系法”配組自由等優點,最大的特點是母本不受環境影響,制種安全,配組自由,能夠培育出更多的優良品種。

  “在人多地少的地區,主要以高產為育種目標,可以選擇高產基因配組。對於易感染稻瘟病的地區,則可以導入抗病基因,不斷改進抗病性。而要培育更高產、更優質、更高抗性等綜合性狀良好的雜交水稻,則可以通過將高產、優質、抗性好、廣適性強的基因進行優化組合,使雜交水稻量質齊升邁上新台階。”張玉燭說。(記者 周勉)

(責編:姬志壘(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