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高黎明)身高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身高問題一直備受人們關注。年輕人都想擁有一個理想身高,家長們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低人一等”。但是,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哪些,相信大多數人可能了解的並不多。據此,記者採訪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醫院主治醫生魯智勇。
2016年12月3日,五師雙河市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給基層的維吾爾族群眾測量身高體重。(潘廣發/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據魯智勇介紹,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很多,如遺傳因素、營養因素、內分泌因素等,這些因素都是如何影響身高呢?
遺傳因素,身高和父母親、家族的基因有關,父、母親的身高會對下一代的身高有所影響﹔
營養因素,有研究表明,胎兒期以及出生后的日常營養攝入對人身高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嬰幼兒缺鋅會影響生長發育,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身高﹔
內分泌因素,如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素不正常、性早熟等,這些人的身高會比較矮﹔
先天因素,一些先天的疾病也會影響身高,如軟骨發育不全等,這些先天疾病會使患者身高低於普通人﹔
睡眠因素,睡眠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身高,對於正值發育期的孩子,睡眠不足有可能使孩子的身高矮於同齡兒童﹔
慢性病因素,一些慢性病會影響人體的胃腸吸收功能,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運動因素,運動可以調節人的內分泌,增加骨骼成骨。跑、跳類運動對人的長骨刺激較大,可以有助於長高,但像舉重、體操等運動會對骨的沉積或營養吸收有些許影響,造成身材相對矮小,不同的運動項目對身高的影響不一樣。
“爹矬矬一個,娘矬矬一窩”有科學依據麼?
據魯智勇介紹,國際上對於身高有很多研究,包括建立一些方程、模型,用父母的身高乘以相關的系數,得出子女的大致身高范圍。父母對孩子的身高肯定有影響,但是如果說父母之間母方對孩子身高的影響更大一點,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的定論,所以“爹矬矬一個,娘矬矬一窩”這句話並不是非常科學。
父母都矮,孩子還能長高麼?
有些人會擔心,自己的身高不高,孩子是不是一定長不高?魯智勇說,這是不一定的。以前的人身高不高,多是后天營養不夠造成的,與缺乏營養、勞碌、職業等有一定的關系。如果致使身高較矮的基因並未遺傳給孩子,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促進孩子身體的生長發育,提高身高,如適當、均衡的營養有利於生長發育,充足的睡眠讓孩子有個相對安穩的生長發育環境,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骨骼生長,增加骨的沉積,有助於提高身高。
決定身高的因素中,遺傳和后天哪個更重要?
魯智勇解釋道,不同的人群是不一樣的。基因是決定身高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結論,通常認為先天因素佔70%-80%,后天因素佔20%-30%。例如有些民族從基因上來看,身材較矮小,但是通過飲食、運動、民族交融等方式,使整個民族的身高都有所提高。由此可見,雖然遺傳因素所佔比重較大,但后天的作用也不小,運動、營養、使用促生長的方式等都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高。
本文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醫院主治醫生魯智勇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