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與“外力”:盆地形成原因大探秘

2016年12月08日08:0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所謂盆地,顧名思義,也就是一種類似盆子形狀的地形,這種地形四周高,中部低,是世界五大基本陸地地形之一。

那麼這種盆子形狀的地形是怎麼形成的呢?想知道答案,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盆地的兩種常見分類,也就是構造盆地和侵蝕盆地。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盆地代表了盆地形成的兩種主要原因。

構造盆地

構造盆地是由地殼構造運動而形成的。在地殼運動作用下,地下的岩層受到擠壓或拉伸,變得彎曲或產生了斷裂,就會使部分岩石隆起,而有些則會下降,如果下降的部分正好被隆起的部分包圍,盆地的雛形就形成了。在世界范圍內,絕大多數大型盆地都屬於構造盆地。這些盆地所在的地區大多是一些穩定的地塊,而周圍則多是一些褶皺帶或者褶皺斷塊山,如我國著名的四川盆地和塔裡木盆地等。

塔裡木盆地(圖片來源:中新網)

侵蝕盆地

還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於大風、雨水等外力作用破壞侵蝕地表而形成的。比如河谷盆地,是由於河流向下侵蝕、切割造成地表岩石較為鬆軟的地方凹陷下去而形成的盆地﹔再如風蝕盆地,一般是在風力特別強的區域,地表的砂石被強風吹走后所形成的碟狀盆地,這種盆地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較為常見。比如甘肅、內蒙古和新疆等地區的一些盆地就屬於風蝕盆地。另外還有一種較為常見的盆地類型是岩溶盆地,也就是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發育的地區,常年流動的地下水會使那裡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最終形成盆地。我國雲貴高原和廣西等西南地區就有很多這種類型的盆地。

中國的盆地

我國的四大盆地——塔裡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以及柴達木盆地,都承擔了許多重要的農業或資源重任。如柴達木盆地是我國重要的內陸鹽產地,素有“鹽澤”之稱﹔准噶爾盆地蘊含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四川盆地特有的紫土資源則為四川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使四川成為富饒的天府之國。(楊正)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院士劉嘉麒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姬志壘(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