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30日發表的一項天文學研究報告稱,在冥王星最寒冷心形區域內的史波尼克平原,寒冰累積不可避免,而正是寒冰的重量導致了表面坍塌、盆地形成。這項發現增加了人們對著名的“冥王星之心”形成與該區域演變的理解。
冥王星最著名的標志物——“冥王星之心”是該星球表面的一個心形區域,一座主要由氮冰、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的巨大冰山覆蓋著該地區4千米深、1000千米寬的盆地,因此又稱為“冰封之心”。
以前的研究曾認為,這個1000公裡寬的盆地可能是由撞擊導致的。但美國馬裡蘭大學學院市分校的道格拉斯·漢密爾頓及其同事通過計算機模擬表明,在曾經的冥王星衛星——卡戎形成的100萬年內,寒冰不斷積聚形成了單一冰蓋,隨著該區域反射的日光增多,導致溫度下降,促使寒冰進一步累積,正是寒冰的重量導致冥王星表面坍塌,史波尼克平原內才形成盆地。
研究團隊補充稱,在該地區寒冰累積與矮行星卡戎的潮汐力共同作用下,冥王星曾發生翻轉,使冰蓋出現在與矮行星卡戎直接相對的經線另一端。論文作者認為,“冥王星之心”的史波尼克平原冰蓋自形成以來,一直保持穩定,不過隨著時間的變化,其體量正在逐漸變小。(記者 張夢然)